然後還有吳蘭的家兵,川兵一千人。江辰的私人武將,包括馮習帶的五百白耳兵在內。還有張飛、法正、劉巴給湊的精銳騎兵,甚至剛跑去南中的李恢居然也派來了五百南蠻兵,這讓江辰無比感動,看看,誰說自己沒有改變什麼啊?自己能活下來,就已經是最大的改變歷史!有這些朋友的友誼在,說不準漢中很快就拿下了呢!
再加上五千新招募起來的步兵,好歹也湊齊了萬人了呢!
資訊一天比一天密集,靖安曹的四個得力幹將,不斷的將最及時的資訊傳回到cd來,江辰做到了心裡有數。
據報,中原的曹操已經起兵了,大隊人馬至少有十萬眾,由許昌出兵,取道長安,直奔漢中而來,這是最要命的一條訊息。因為曹操的兵力強大,取漢中說不定哪天就拿下了,而自己這邊兵力極少,一旦被阻在某個險關要塞之下,那不是竹籃打水白忙活一場麼?
江辰對取漢中一事極為看重,這可是他表現的最大機會。他認為漢中一戰,也是他保的主公劉備,能夠得以統一天下的最後一個機會,沒錯,就是最後一個機會!
漢中的地勢太適合守了,得了漢中,搶來了漢中的大門,然後再把這個大門一關,關上門發展經濟,以待天時地利,最終用個三年五年的,便可以屯大兵,出兵襄陽,直取中原,大事可成矣!
取了漢中,在漢中對曹戰爭的軍事緩沖帶上,先進行戰略移民,這邊搞好屯田,吸引各個少數民族部落的勞力都到劉備這邊來,這是將來實現類似“諸葛亮出祁山”的戰略方案的大前提,可以一戰而成功,奪取長安。西部就能搞定了。
兵從兩路進攻,這是隆中對的精華思想所在。而自從五年後,失了荊州之後,兩路進攻中原的可能性的喪失,則直接意味著劉備這盤棋下殘了。
而失荊州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於現在,劉備沒有先曹操一步拿下漢中,而後用盡了全部的兵力、國力,花了整整五年的時間,打漢中,結果漢中勉強得了,荊州卻又失了。顧此失彼。
這些戰略方案,他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劉備強調和訴說的。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於此。做一件大事情,是會分階段,有目標和計劃的去做才行的;事事一步一個腳印,事業才能夠成功。
得了漢中後,重點發展以下內容:
一是經濟,種糧,屯田,造人,開礦,搞手工業為普通百姓換取收入,富民才能強國。
二是政治,好好治理好一地之民,使民安樂,並且親服,誠心擁戴自己的主公,這樣才能進行封建制度下的軍事擴張,。
三是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各項事業……長期辦學,為巴蜀一地培養大量後備人才,這樣子才不會出現後期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可憐局面,一個諸葛亮沒有兵將當然玩不轉了,累死也只能算是可惜。
四是真正強大自己的軍事力量。擴充軍隊,演練訓練,等等各種美好的前景展現在江辰的眼前,江辰面對著葭萌關那邊的漢中山水,他心裡怎麼不翻滾起伏?
終於等到了一切都齊備的時候,劉巴真就應了當初的約定:後期的糧草、輜重、給養,他全給包了!
也就是他,換二個人做不到!江辰再次深深震撼!和劉巴費那麼大心思討價還價,拉攏收買,功夫沒有白費啊!
這一天,他帶上了馬超、肖昆、吳蘭、馮習、馬謖等等諸將,帶上了一萬大軍,兵發葭萌關,他要過關,取漢中!
改寫歷史,真的很難麼?如今什麼條件都具備了,只待一場大仗!
江辰這些日子,縱觀劉備其人,他一生的戎馬生涯,其實做主公,他是合格的。
多少年來志向始終未變,心中有顆興複漢室的決心,即使他有時候也懷疑,但他在近五年內,他不會不願意看到兵出中原,統一天下的美好前景的,這是他的人生奮鬥大目標所在。而換了一個新主公麼,比如劉禪上臺了,那很多事兒都將特別的難辦。
但劉備也有缺點,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突出的表現在其任性,好大喜功的缺點,在軍事能力上他雖然不足,但知道知人善認,敢於放手。這幾乎沒有哪個主公能夠做到了。
五年,可以休養生息,也可以不斷的戰爭。現在首要的一個大任務就是,取漢中!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