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八章 河鹹海淡1

家丁躬身說道:“水小姐不在後堂,聽夫人說,她坐了一會兒,就告辭走了。”

“走了?”樂之揚大吃一驚,“去哪兒了?”家丁道:“出府去了。”

樂之揚不勝愕然,既驚訝於女子自作主張,又慶幸她先走一步,避開了朱高煦的魔掌。但她孤身一人,又無武功,遇上鹽幫弟子,仍是難逃一劫。想著趕到大門,舉目望去,長街漫漫,人跡悄然,遠處湖水幽沉,閃爍粼粼微光。

道:“人來人往,也沒看清。似乎有個女子從側門出去,去了何處,卻未留意。”又問其他家丁,也是一般言辭。

樂之揚待要追趕,又怕斷了義父遇害的線索。猶豫間,忽聽有人叫喚,回頭一看,卻是道衍。和尚笑道:“師弟如何在此?累得為兄好找。”

樂之揚悻悻道:“水姑娘走了。”道衍忙問詳情,沉吟道:“她急著離開,或有要事,再說,她走了也好。”樂之揚道:“為何?”道衍嘆道:“朱高煦膽大包天,你要護著那女子,不免跟他生出嫌隙。這些龍子龍孫,能躲就躲,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招惹他們。”

道:“朱元璋就不管管他們……”道衍不待他說完,扯著他離開府門,穿過一個花園,來到假山腳下,看看四周無人,方才低聲說:“這是什麼地方,怎能直呼皇帝的名諱?聖上百般皆好,唯獨寵溺子孫,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若非如此,也不會鬧到如今這個地步。”

“什麼地步?”樂之揚好奇問道。

道衍笑了笑,反問:“你可知道,方孝孺和耿璇為何對我不留情面?”

樂之揚連連搖頭,道衍笑道:“不為別的,只因他們是太孫黨,我卻是燕王黨。”

“燕王黨,太孫黨?”樂之揚大皺眉頭,“這又是什麼名堂?”

道衍看他一眼,搖頭嘆氣:“你在朝廷為官,竟然不知此事,真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將來怎麼死的也不知道。”

樂之揚笑道:“小弟孤陋寡聞,還請師兄指點。”

道衍說道:“聖上子嗣甚多,大小二十餘人,但真正有權勢的卻不過九個,分別是晉王、燕王、周王、寧王、遼王、谷王、蜀王、齊王、代王。九王各鎮一方,戍邊衛國,真可謂磐石之宗。聖上的本意,本是指望諸王齊心扞衛社稷,但在太孫而言,諸王勢力太大,足以威脅自身。

“前太子去世以後,晉王年紀最大,燕王次之。兩人的封地臨近北疆,為了抗擊蒙古,坐擁強兵,勢力最大,太孫對他們也最為忌憚,二王為求自保,各自樹立黨羽。至於其他七王,資歷較淺、勢力不足,要麼依附太子,要麼依附晉、燕二王。好比遼王、谷王、蜀王依附太孫,周王、齊王勾結晉王,寧王、代王和燕王交好。故此九大藩王分為三黨,犬牙交錯,彼此牽制。”

樂之揚聽得入神,問道:“朱元璋也知道這三黨麼?”

“聖上何等精明,豈有不知之理?前些年他大殺功臣,先殺了晉王黨的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又借藍玉一案,誅殺了不少燕王黨的大臣。這兩輪殺下來,二王的勢力大大削弱。接下來,只要廢黜二王,禁錮其身,太孫自然穩如泰山。但聖上為人,外緊內寬,臣子犯禁,格殺勿論,子孫再是不肖,他也百般容忍。晉、燕二王一時削弱,根基仍在,只要聖上不再追究,立馬又能恢複元氣。”

道衍說到這兒,露出莫測笑意。樂之揚眼珠一轉,笑道:“師兄的意思,要我加入其中一黨麼?”

“而今朝廷上下,若非三黨中人,決計無法立足。”道衍長嘆了一口氣,“你是東宮伴讀,本應是太孫一黨,可你身為太昊谷的弟子,又是燕、寧二王的同門,今晚之後,太孫黨必然將你視為異類,師弟處境,實在堪憂。”

樂之揚沉吟道:“以師兄之見,應當如何?”道衍笑道:“常言道‘響鼓不用重槌’,師弟聰明瞭得,還用為兄點透麼?”

樂之揚心中暗罵。道衍這一番話,分明是為燕王遊說,今晚赴宴之舉,更是一個大大的陷阱,朱高熾明知太孫猜疑自己,卻故意邀約自己同行,縱不遇上蜀王,此事傳將出去,“燕王黨”的大帽子也要落在他的頭上。

樂之揚心中雪亮,口中卻笑道:“無怪方孝孺一見我就出言不遜。”

“他出言不遜,倒也不是因為黨爭。方孝孺自許當世儒宗,早些年,有人薦他進入東宮,不知何故,聖上沒有答允。方孝孺耿耿於懷,見你伴讀東宮,心中自然不服。”

樂之揚笑道:“他們當我是‘燕王黨’,這個東宮伴讀只怕也要泡湯。”

“那倒不會。”道衍連連搖頭,“你進東宮是聖上的意思,不論什麼黨,都抵不過聖上一句話。太孫縱有千般的不願,也只有忍氣吞聲。”他頓了一頓,笑嘻嘻說道,“師弟放心,你若受了刁難,為兄一定幫你出氣。”

樂之揚口中稱謝,心中尋思:“這和尚好不奸猾,聽他的意思,分明是要讓我潛入東宮,做他‘燕王黨’的奸細。這主意臭不可聞,蠢豬才會上當。”

兩人各懷心思,一時無話。忽然間,遠處傳來一陣呼叫,跟著腳步聲急響,家丁們神氣驚慌,舉著火把跑來跑去。兩人心中詫異,道衍抓住一人問道:“出了什麼事?”

“死、死……”那人咽一口唾沫,“死人了……”

“死人了?”兩人對望一眼,快步跟在僕人身後,繞過前廳,忽見前方亮如白晝,眾人圍著一棵大樹,舉起火把,抬頭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