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章 天下無花(四)

朱微點頭:“席應真是我師父。”

“席道友麼?”淵頭陀嘆一口氣,“我與令師多年不見,他還在朝廷當差?”

“沒了!”朱微悵然道,“他離開朝廷,成了閑雲野鶴。”

“造化!”淵頭陀釋然微笑,“席道友脫出塵網,可喜可賀。”說罷閉上雙目,重歸寂然。

朱高熾心中焦躁,忽道:“母妃,畫地自守不是法子,我去找些人來。”

徐妃遲疑一下,嘆道:“也好,快去快回,若有不妙,立刻出聲求救。”

朱高熾匆匆離開,過不多久,引了若幹太監宮人過來,對徐妃說道:“附近的僕婢都被殺了,無怪這兒鬧得天翻地覆,卻無一人響應。”

“原來如此。”徐妃又看楚空山,黯然道,“若無楚先生,我母子必死無疑,你要好好安頓他的遺體。”

朱高熾招呼數名太監,找來錦褥,將楚空山的屍體平放其上,拭擦血汙,摘取木劍,誰料屍體緊攥劍柄,猶如鐵鑄,正犯難,忽聽淵頭陀說道:“楚空山並無傳人,這把劍就留給他吧!”

朱高熾恍然道:“大師所言甚是。”留下木劍,與楚空山合葬。

過了半夜,遠處炮聲停歇,眾人不知勝負,心中暗暗焦急。又過一個時辰,東方發白,突然腳步聲急,似有大隊人馬趕來。眾人心驚肉跳,各各站起,忽見人影憧憧,當先一人高叫:“儀華!”

徐妃心頭大石落地,忽地腳軟頭暈,癱倒在地。朱高熾慌忙將她扶起,舉目望去,燕王渾身浴血,引著諸將穿過園圃,看見寢殿,無不駭異。樂之揚縱身搶上,掃視殿中,眼看朱微、葉靈蘇無恙,登時松一口氣,再見楚空山的遺體,複又皺起眉頭,厲聲叫道:“出了什麼事?”

朱高熾定一定神,說道:“你們走後,來了兩個極厲害的人物,一個和尚,一個自稱國師……”

“沖大師,鐵木黎……”樂之揚變了臉色,“楚先生是他們殺的?”

朱高熾點頭,說道:“若非來了一位高僧……”目光一轉,瞠目結舌,牆角空空,淵頭陀早已不知所蹤,朱高熾指著牆角,結結巴巴地道,“明明,明明剛才還在……怎麼,怎麼……”

他言行古怪,眾人均是不解,朱棣見他模樣,打心底裡生出一股厭惡,厲聲道:“什麼亂七八糟?話也說不清楚,你還有什麼用?”

燕王一喝,朱高熾越發侷促,朱微說道:“四哥,不怪高熾,他長在王府,不知江湖人物。沖大師和鐵木黎來抓我們,楚先生血戰亡故,緊要關頭,多虧沖大師的師父淵頭陀現身,驚走沖大師,打退鐵木黎,守護一夜,方才你們來時,他卻悄悄走了。”

道衍聽得眉毛聳動,驚訝道:“淵頭陀出關了?他的‘千鈞一發禪’修成了?”

“什麼千鈞一發禪?”燕王問道。

“那是一門禪法。”道衍說道,“修煉者將畢生功力集於頭發,吊在梁間樹下,盤空打坐,逐次減少掛在樹枝上的發絲,由千而百,由百而十,直到一根頭發承受渾身重量……”

“豈有此理!”朱高煦忍不住說道,“人體少說也有百斤,一根頭發怎麼承受得起。”

“煦兒!”徐妃微微動氣,“我常說眼見為實,你沒親眼見過,怎可妄加評論?”

“母妃見諒!”朱高煦嚷嚷,“我才不相信,真有人用一根頭發吊起身子?”

徐妃怒道:“我親眼看見,難道還有假的?”

朱高煦一怔,無言以對,道衍嘆道:“淵頭陀果然修成了,試想一想,若能將渾身之力集於一根頭發,蓄勢之強,力道之專,天下任何護體神功,遇上他的拳腳,都如薄紙,一捅即破。”

眾人將信將疑,燕王說道:“道衍,你認得如此奇人,你為何不為本王招納?”道衍搖頭道:“他是禪門巨擘,呵佛罵祖,更別提屈服於帝王了。”

朱棣沉默一下,下令準備上好棺木,厚葬楚空山,廣場戰歿將士,無論敵我也都好好安葬;至於張昺、謝貴,盡管百計謀害燕王,可是勤於王事,忠於所職,燕王也令風光厚葬,赦免其家。

寢殿破敗不堪,朱棣又令宮人將葉靈蘇移往他處,佈置已定,才與眾人坐下敘話。徐妃等人才知道,朱棣佯攻麗正、順承二門,城中官軍來救,一頭鑽進鹽幫設下的埋伏,一戰皆墨,折損數名悍將。城頭諸軍見狀慌亂,朱棣一口氣攻下二門,分軍為二,自城上城下猛攻其他城門,同時又令張信率領家丁,曉喻官軍各部,言明燕王蒙冤,不得不反,諸軍投降不殺,還能加官進爵。

朱棣軟硬並施,不過半夜工夫,剩下七門紛紛投降,進而包圍布政司和北平軍營,城中守軍取勝無望,天亮之前,盡數歸降。朱棣赦免降者、厚葬死者,又派人巡告全城,安撫百姓,申明冤屈,忙了足足一日,才將城中亂局平定下來。

歇息一夜,次日論功,王府死士為首,鹽幫群雄次之,論到個人頭上,樂之揚功勞甚大,與道衍、張玉、朱能同列。燕王從朱能口中得知鹽幫與樂之揚的萬金之約,不勝感慨,開啟北平府庫,提出黃金,分賜鹽幫弟子,以遂樂之揚之約。鹽幫弟子任其去留,留下的編入軍中,眾弟子隨軍屢戰屢勝、意氣風發,又拿到黃金,嘗到甜頭,紛紛起了從龍之心,十人中竟有九人留下,燕王將其編成一軍,以樂之揚為首,鹽幫首腦為副。高奇自忖年事已高,難忍軍旅之苦,藉口受傷向燕王請辭。朱棣深知鹽幫勢大,遍及天下,而今北平雖然得手,卻是一座孤城,若要對抗朝廷,鹽幫勢力大有可用,於是禮賢下士、極力挽留。高奇得了臉面,大感光彩,甘為幕僚,為其招納西北鹽梟,暗中行事,與燕藩大軍互為表裡。

樂之揚冷眼旁觀,只覺燕王精明強幹,生平僅見;朱元璋差相彷彿,然而相逢之時,已是年老衰邁,遠不如燕王精力充沛、心思敏捷。不過兩日工夫,朱棣治軍整武,決善如流,偌大北平城整治得井井有條,城中官兵編成勁旅、縱兵出城,北平附近州縣不降即破、無一得免。

不過一月工夫,燕軍增至四萬,宣大、遼東邊軍震恐,谷王、遼王不敢接戰,逃離封地,遁往京城。寧王按兵不動,朱允炆疑他懷有二心、下旨痛斥一番,奈何天高皇帝遠,寧王擁兵八萬,一紙詔書全無用處;燕王也派人試探,然而所派之人,無不石沉大海,燕王猜測不透,攻下松亭關,以防寧王入關拊己之背。

北平陷落,訊息傳到京城,朝野震動。朱允炆召叢集臣,商議了足足三日,決意對燕用兵,於是下旨,召集天下精兵,黃子澄、齊泰推舉李景隆為主帥,耿炳文、郭英、吳高等為副,諸省合軍六十萬,號稱百萬,征討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