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北岸不遠處,某處山坡上人聲鼎沸。
有平整土地的,有建設營寨的,有運送礦石的……
數百人只因葉宰隨手劃了個圈,便甩開膀子,開始了熱火朝天的勞動。
靠著峭壁的後營中,葉宰的聲音不時響起:
“送石頭的聽清楚,石灰石倒在左邊,銅礦石倒在右邊。誰再擺錯本官罰他今天沒有飯吃!”
“鄭鐵匠,本官要的粘土,粘土呢?你徒弟會不會找?”
“李木匠,本官要的是木樁子,你拋光幹嘛?要不要再雕上花?”
“乙隊的人,挖洞時記得踮柱子,小心別塌了。”
葉宰好像一隻驕傲的大公雞,在後營範圍內來回踱步,不停打鳴。
不怪他如此著急上火,只因礦都採來了,挖掘的火窯卻進展緩慢。
為什麼要挖火窯?
因為他要上馬土法燒水泥。具體做法極其簡單:把石灰石、粘土研成面兒,再煅燒成熟料。用熟料和鍊鐵後剩的礦渣同磨,得出水泥。
在後世,這種方法早就被淘汰了,但就因其方法簡單,葉宰不知道在哪本書裡看過,一下就記住牢牢的。
那他真燒水泥嗎?
當然是真的了,土法水泥並不是多高精尖的東西,相信此時的匠人們稍微一點撥都能夠做到。
只不過,鐵礦渣便不易獲得了。
所以,還是要元寶石出力。
葉宰為此調回了所有的俘虜,讓他們在山壁上掏洞,對外聲稱要修造一個“鍊鋼爐”。
不過掏山挖石的工程量很大,一邊開闢還要一邊加固,故哪怕葉宰用上了炸藥,五十個俘虜一天也4只能前進不到五米。
炸山、掏洞、加固這些事情,全部由俘虜完成,葉宰嚴令其餘人不得接近。
道標的人還以為兵憲大人體恤自己人,不讓參加危險的工作,心裡都還有點小感動。
其實大繆!
一切都是為了保密!以後這個“鍊鋼爐”只有葉宰本人能進,所以裡面是什麼構造也只有葉宰才知道。
那建造鍊鋼爐的俘虜呢?
葉宰沒想好,到底是關著還是殺了,他有點猶豫不決。
……
就在後方的工業基地大幹快上之時,秦佐民依然坐鎮前營,接收各處斥候回報的訊息。
前十天,基本沒事。
第十一天,跑去北邊很遠的斥候彙報,在鹽邊百戶所範圍,發現有殘兵剩勇返歸家原,老老少少也從墩堡裡出來,開始耕田勞作。
這個訊息經葉宰、秦佐民、王之臨討論,一致認為:兵士回家,可能意味著鹽井衛與馬喇司的戰鬥已經結束。下一步,就要看兩方人馬對己方的態度了。
鹽井衛好辦,雖說馬喇司歸他監護,但葉宰是上官,隨口就能打發了。
馬喇司就不好辦了,畢竟現在混合營所處的地盤是人家的,屬於朱元璋定下的羈縻祖法,沒有特別的原因真不好強佔了去。
秦佐民站在軍事角度發問:“此地南背河,東靠山,若遇土人北向來攻,我們劣勢很大。能不能撤走?”
葉宰一口否決,但為了避免“剛愎自用”使兩人生分了,坦誠布公道:“原來那本書沒有騙我們!經過本人親自堪探,此地鐵銅儲量巨大,棄之太過可惜了。”
王、秦兩人面面相覷,均心想:就聽你有書,怎麼不見你拿給我們看?
無奈葉宰是主官,他說的話就是決定,於是三人摒去“撤退”的意見,再次商量。
最後的結果是,給馬喇司準備好兩條路,一是給錢租,租99年,每年給錢;二是打,打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