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章 詭異的情況

靜謐的森林中,光線幽暗,空氣潮溼,腐葉重重疊疊似軟軟的地毯,一腳踩下去直陷到腳後跟。

蔣虎小心避過一隻動物屍體,只覺一股怪味由鼻子直衝腦門,不禁“呸呸”了幾聲,問前方道:“小八,你暈不暈?”

胡八一刀劈開身前的藤蔓,回過頭,白生生的牙齒異常醒目,“蔣大哥,這話你問了八百遍了,我不暈!”

“唉喲,唉喲……”蔣虎撫著腦門,呻吟道:“不行了,頭回走這麼遠,我得吃口藥。”說著一扭肩膀,從腰側拖過羊皮包,往外掏東西。

“諸葛行軍散、黃花蒿、藿香水、金瘡散……”蔣虎掏一樣念一樣,直到一隻手都塞滿拿不動了才問胡八:“小八,你是當地人,說說我該吃哪種藥?”

胡八見蔣虎一副著急忙慌的樣子,忍不住壞笑道:“每種你都吃點,百病不生百毒不浸。”

“去你的!”蔣虎笑罵一句,把金瘡散等外傷藥放回包包,單留下行軍散、黃花蒿、藿香水。

胡八訝道:“你當真吃啊?”

“吃!”蔣虎點點頭,拆開行軍散和黃花蒿的袋子傾倒在嘴中,然後拔開盛滿藿香水的瓶塞,就著藥液沖服藥末。

蔣虎現在吃的三種藥都是葉宰下令製作的,早在京師得知要走馬上任四川行都司時便開始了準備。

如今的行都司可不是後世的涼山州,沒有經過大開發尚為生地,位置又在很南方,潮溼多熱,蚊蟲肆虐,實在不是個好去處。

在古代,嶺南、川貴一帶有很多瘴氣,史書對此記載不絕,其中的嚴重性看著都怕。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瀘江水”條說,瀘江兩岸“時有瘴氣,三月、四月逕之必死”。

雲南一帶流傳的民謠很形象地描述,“五月六月煙瘴起,新客無不死;九月十月煙瘴惡,老客魂也落。”

湖南在宋以前曾瘴氣極重,湘南一帶流傳有民謠“船到郴州止,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擺子。”

古代的暴力機器在大自然的災害面前也不好使,不但南方軍隊怕,北方軍隊更談之色變。

諸葛亮就因畏懼瘴氣,藥物沒找到而推遲南征軍事計劃。

北朝時期,魏文成帝拓拔濬行幸河西遇到瘴氣,人馬俱病被迫撤軍。

唐玄宗時也曾因瘴氣導致南征失利。

砸缸的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載,朝廷派侍御史、俞南留後李宓,率七萬大軍征伐南詔國,結果士兵染上瘴疫,加之後勤補給不利,死去“什七八”,李宓被活捉,全軍皆沒。後又派大軍,前後差不多死了20萬人,最後仍舊徒勞無功!

葉宰怕死也怕手下人死,故南下一路都在收集藥品,或請或騙了幾位生活困頓且願意南下搏命求富貴的遊方郎中。

諸葛行軍散和藿香水便是郎中們為對抗瘴氣製備的藥品。

但葉宰尤覺不夠,因為他後世任職所在的涪區某鎮正府也有大量的森林,所以組織編撰了一本宣傳衛生的小冊子,裡面就簡述過瘴氣。

那本宣傳小冊子介紹,古代所說的瘴氣主要成份是腐爛的動植物屍體漚積的甲烷氣體,人吸多了會導致甲烷中毒。

再有,南方溼熱,會導致人中暑。

以上兩者症狀較輕,如果處置及時基本無礙。

最致命的還是含有瘧疾的蚊蟲,森林裡是蚊蟲的天然聚焦地,烏央烏央的,看起來就像一團團黑雲,人類防不勝防。

行軍散和藿香水是古來有之的驗方,對清熱解毒有很好的效果,並不用葉宰操心,只有瘧疾明時人認識不足。

雖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過用青蒿治療瘧疾,但絕大部份醫者會誤用香蒿,並非對症的臭蒿。

不過,葉宰清楚!

清楚的原因來自一個人——屠大神,大陸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的老人。

老人獲獎後,社會上關於青蒿素是中藥還是西藥爭執不已,葉宰關注過,順便漲了許多姿勢。

所以,他命令製作臭蒿,也就是黃花蒿粉。他還提了一嘴,要用冷萃法。

冷萃法是什麼法,他不知道,郎中知道。中醫發展了幾千年,人家已經把中藥玩兒出了花。

藥物成功製出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使用,具體效果不知。

因為葉宰帶軍進入行都司走的是水路,少量的陸路也基本是漢人的地界,算是熟地,沒遇到過瘴氣。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