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韓國使節在秦遭遇刺殺不過五日,新任秦使便已現身新鄭。”
聞言,嬴政未有詫異,此事其雖已明瞭,但依舊看了一眼亭中的李斯一眼。
他歷經磨難,終於登上秦王之位,處於這個位置,使得他極少有能夠相信的人,但如今的李斯顯然還不在此列。
“隨著尚公子此行韓國,秦國內部只怕早已掀起驚濤駭浪,如今權力的野獸已經張開獠牙,即便尚公子安全回到秦國,處境恐怕會更加兇險。”韓非此言卻是道出嬴政身為秦王的危險處境。
嬴政聞言也未有太大詫異,以韓非的地位,打聽到秦國朝堂紛爭顯然不值得驚訝,他沉思片刻後,終道:“聽說先生曾說過,七國的天下要九十九,不知先生之法是一國之法,還是天下之法。”。
這一句,嬴政心中恐怕也是有著試探的意味在其中,若韓非能手握韓國大權,就算不成王,恐怕也會成為一位可敬的對手。
嬴政提及一國,天下,這無疑不是展示嬴政的雄心。
一國之法實際上只是讓一個國家能夠在這亂世保全自身,而天下之法則是讓這個天下能夠歸順,讓百姓能夠歸附。這個問題就很好地展現出嬴政的野心,他想要的,是天下,而非一國。
“七國民眾受亂世之疾久已!諸之百家各行救世之道,以法治天下是韓非的夙願。”言語間,韓非不禁幻想著一個他以法而構建起來的強大韓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韓非的理想是法治天下,他想創立的法是天下之法。但他不滿現在諸子百家各行其道的現狀,意欲以法救天下。
他是個聰明人,其早已看透了嬴政一統天下的野心,同時他也明白自己以法治天下的夢想實現,必須得有一位像嬴政這樣一樣的君王站在他身後作為後盾和支援。他的法需要一位強權的王,而嬴政便是近乎完美的人選。
“先生可願與我一起攜手,共同將這個夙願付諸實施,共創一個九十九的天下。”這是嬴政最終的,也是最正式的邀請。
“不知在尚公子心中,這九十九,是秦國的天下還是韓國的天下。”
韓非的一句,便是不拒絕間給了嬴政一個否定了結果。
對於韓非的委婉回絕,嬴政並未詫異,只是道:“大周共主八百年,孔子著春秋,戰國分七雄,這天下分分合合,受苦的終究是這芸芸眾生。”
“哦,尚公子對儒家學說也頗有涉獵?”韓非倒是生出幾分詫異,他與嬴政私下相聚多次,但更多的是他自己在侃侃而談治國理政之道,反而嬴政這位不遠千里來此尋他的一國之君寡言少語。
“先生師出儒家,又創立法術,融兩家之大成,對此自然思悟更深。而我心中的九十九,應是法之天下,儒之教化。”
嬴政短短几句便是道出他對於國家之道的看法。
“尚公子所言,甚得我心。”
方才,嬴政一言,卻與他這些年的歷程不謀而合,他身為一國公子,卻遠遁齊國,拜入儒家,而他卻與李斯又是儒家異類。
生於儒,成於法。
這其中種種,好似註定了他以法為主,借儒補法,走出一條前人未走之路。
喜歡大秦之開局成為白起後人請大家收藏:()大秦之開局成為白起後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