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戰爭出現,倫理道德都將失去意義,律法更將被踩在泥水裡肆意踐踏。
如今的戰爭原因有很多。土地水源的爭奪、不同的文化傳承,歷史的恩怨糾葛,甚至於君王及權臣的野心都會成為發動戰爭的原因。
戰爭無所謂正義,也無所謂善惡。用善惡作用衡量戰爭的標準太過於膚淺片面。
白澤也是戰爭的執行者,但他不標榜自己發動的戰爭是正義行徑。
不可否認的是,正義的戰爭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時侯正義的戰爭只是勝利者為了的粉飾罷了。
而,他要做的就是確保自己是那個能夠粉飾太平的勝利者,正義與否對其而言並不是那麼重要。
………
夜色中,數輛馬車藉著月色的掩護疾馳而去,不多時便是徹底消失在夜色中。
如今韓國本還有不少事未完成,但秦廷之中所發生的變化顯然更加重要。8
秦廷之中如今風雲湧動。上將軍蒙驁似有搖搖欲墜之跡,其也算威壓六國的人物了,可是在生老病死麵前依舊是無可奈何。其如今更是臥床不起,使得咸陽軍中有些議論紛紛,而相邦呂不韋更是藉機削弱軍功爵制的影響。
若蒙驁將軍依舊身體健朗,那呂不韋恐怕也不會不遺餘力行此舉動。上將軍蒙驁在軍中威望極高,恐怕就算是呂不韋也無法忽視其對於軍中將士的影響。
呂不韋此舉雖能使得六國減小對於秦軍的恐懼,有利於未來減小秦國一統天下的阻力,但削弱軍功爵制必然會極大損害秦軍將士的積極性。
這對雙方而言卻截然不同的影響,究竟會產生多大的變化誰也不得而知。
呂不韋的舉措是錯?
不,這並非是錯,這只是看待問題的方面不同罷了。
站在秦軍將領的角度來看,是損害的絕大多數秦軍將士的根本,其此舉也一定程度上會削弱秦國多年前商君建立的以耕戰的根本,進而一步恐怕會削弱秦軍將士的戰鬥欲。
如今的大規模戰爭如同絞肉機一般,普通的兵器、鎧甲有時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而戰爭中將士的戰鬥欲會一定程度上決定士兵的戰鬥力。
對秦軍將士而言,敵人的頭顱意味著職位升遷,國家賜予土地、僕人,甚至在軍中平日的口糧的戰爭便是秦國平民一躍龍門的最佳途徑,而敵人的頭顱便是秦軍士兵階級躍遷的臺階。
站在呂不韋的角度,其自是希望大秦能夠蓄養人口,並減輕六國民眾對於秦國的恐懼,以為將來大秦一統天下做好一定的基礎。
呂不韋“克其國不及其民。”的政策對於秦軍而言是創造性的,其雖無法產生一個可直觀看見的現象,但其必然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戰場上的六國士兵。
曾經,秦軍的屠刀對於俘虜也絲毫不留情,使得六國士兵投降者甚少,長平一役後更是如此。但如今,若能推行此舉,恐怕六國軍隊的抵抗力會有一定的削減。
就總體而言,白澤卻願意站在呂不韋一邊。過多的殺戮總是有傷天和,更何況,六國之民終究將歸於大秦,往大了說,卻是在自相殘殺。畢竟,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歷經歲月將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
馬車疾馳,總歸有些顛簸之感,但這對於虎賁軍眾人而言已是極好了,虎賁軍縱橫北疆,常年在北疆與狼族廝殺,一身馬上功夫自是了得。
“公子,是否需要休息?”這時馬車外卻傳來一道渾厚的聲音。
此言雖是對白澤所言,但是真正的目的卻是嬴政。畢竟嬴政身份尊貴,其身體素質總歸無法與常年在戰場上計程車兵相比較。
虎賁軍眾人皆修為不俗,眾人皆有數日內不眠不休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