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千秋道:“春日之時,此農時,當勸耕之事。”
劉進點著頭:“此前可有慣例。”
搜粟都尉趙過道:“有慣例可尋,以往之時……”
搜粟都尉趙過便將以往慣例說完,劉進心中分析著按照慣例行事之利弊,並思索著當如何改進,但卻並非貿然發言,而是待趙過說完之後,他點著頭道:“既有慣例,將以往慣例行事詔書找出,報送至我出,便遵慣例行事即可。”
“唯。”趙過聽此躬身拜道應了下來。
接著大鴻臚便上奏外國使節來漢之事。
劉進依舊秉承此原則,聽大鴻臚將此前慣例如何如何說一遍,並分析其利弊,思索當如何改進,待說完後便吩咐按照此前慣例行事。
待眾大臣再無事項之後,劉進才吩咐朝議結束。
此前,劉進已經參與朝政多日了,但此前參與朝政乃是從進言者的角度參與的。
但今日的朝議已經並非如此了,而是從決策者的角度參與的,在監國職權範圍內有最終決定權。
今日諸多事情,劉進算是有了些許體會,他發現作為皇帝諸多日常之事也常常遵循舊例,而非每個決策均瑤耗費大量心血,而貫徹決策者本人的意志便是在這些遵循舊例的貫徹之上,其中微妙難以用言語來述說。
待眾人散去,劉進感嘆一聲:“老子有云‘治大國如烹小鮮。’老子誠不欺我啊!”
連續幾日,針對上奏之事,劉進多要求上奏者遵循舊例行事,但劉進已經漸漸開始在遵循舊例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自己的一些意志也開始漸漸貫徹在諸多事情之中。
朝堂之上,劉進掌舵的功夫也漸漸成熟起來。
劉進知曉,漢武帝巡狩時間並不會太長,趁著此次監國的機會,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頗為有限。
但監國之事,除文武除拜、四裔朝拜、邊境調發等事情需要向漢武帝請示之外,其餘諸多事情劉進皆可一言決定,不必向漢武帝彙報。
因此有什麼想法,劉進在此期間也是可以小小的試探施行一下的。
首先是人,劉進目前只是被漢武帝指定的隔代繼承人,自己的班底就是太子的班底,真正屬於劉進自己的班底也就此前自己挑選的幾個琅琊王屬官,自己用還有些捉襟見肘呢,就別想在朝中安插人員的事情了。
其次是政策,未來劉進定然要有一套自己的執政理念,劉進目前作為監國,雖然不能徹底貫徹自己的意志,但是提前做些準備還是可行的,因此,劉進準備從鼓勵農耕入手,潤物無聲的將自己的理念植入國策之中。
是日,搜粟都尉趙過再次在朝議之上彙報軍糧生產之事。
劉進一邊聽一邊點頭,待趙過說完,劉進道:“趙卿,孤聽聞,你曾上奏建議推行代田法鼓勵農耕,可有此事?”
趙過一聽,愣了一下,代田法他還確實向漢武帝上奏過,但漢武帝當時正忙著貳師將軍等北伐匈奴之事,並未上心,因此未提意見,今日聽聞劉進之言,趙過顯得頗為意外。
趙過點點頭道:“回稟殿下,確有此事。”
劉進頷首:“何為代田法、你且說上一說。”
趙過一聽,精神一振,接著便對劉進詳細介紹一下起來:“殿下,所謂代田法。
便是在地裡開溝作壟,溝壟相間,將作物種在溝裡,中耕除草時,將壟上的土逐次推到溝裡,培育作物;第二年,溝壟互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