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八十一章 豐收與豐收的問題

“我大漢全國耕地共八萬萬三千萬畝,其中推行代田法之耕地約兩萬萬餘畝。今年夏糧糧食收成比較去年共增產兩成。詳細瞭解,其中行代田法的兩萬萬餘畝地平均增產五成,可以說新增產的兩成糧食之中,八成乃是行代田法新增的部分。”

宣室殿、朝議過程中,大司農志得意滿的站直身軀對眾人作著今年夏糧收穫情況的報告,聲音洪亮,在大殿之中鏗鏘有力的迴音不絕於耳。

坐在堂上的皇帝劉據興奮的捶了一下拳頭,這收成已經是極好了,他心中盤算著,新增加的這些糧食又能多養活多少人口。

眾人也是興奮異常,糧食增加便以為著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則意味著國家昌盛。

朝中的眾人皆是大漢的統治階級,大漢越是昌盛,他們所能獲得的利益便越多,自然沒有人不喜歡糧食增加的。

琅琊王劉進看著這一幕,嘴角笑吟吟的,此時他心中所想的則是增加了這麼多的糧食,定然能減少因飢餓棄嬰殺嬰甚至易子相食的情況,同時也能為邊疆守衛的將士多分一些口糧。

皇帝劉據興奮的說道:“代田法乃是大司農趙過首創,首推。此等大功不可不賞賜。不封侯不足以表大司農之大功。

朕以為當封列侯,食邑一千五百戶!諸位可有意見?”

眾人一聽,羨慕的看著趙過,然而人家的功勞是實打實的,即便是有嫉妒的,然而卻思考沒有理由阻擋劉據。

劉據掃視了一下眾人,便開口說道:“諸位若無意見,此便定下了。

尚書令待朝議結束,及時草擬封侯詔書令朕過目。”

“唯。”尚書令應道。

緊接著,大司農趙過起身拜謝道:“謝陛下。”

但緊接著大司農趙過又繼續說道:“陛下。糧食增產之後,臣發覺一問題,若不及時解決,恐有極大隱患。”

皇帝劉據一聽,好奇問道:“何問題?”

大司農趙過開口說道:“前些時日,我前往附近郊縣瞭解糧食增收情況。

詢問數人,只要是行代田法的,詢問其糧食是否豐收,眾人均表示糧食確有增收。

然臣卻未曾從眾人臉上看出絲毫的笑容,反倒是看到眾人頗有愁容。

詢問其原因,原來是因糧食普遍增收,因此收購糧食價格卻降低了不少。

吃飽倒是不必擔心能吃飽了。

但經多餘糧食出賣去換些生活用品卻不如以往了。”

聽到這話,皇帝劉據不禁皺起眉頭。

琅琊王劉進見此,也起身說道:“父皇。兒以為當地提防穀賤傷農啊!”

劉進起身拜道:“農民糧食收割後到底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產量和糧價,是二者的乘積。

但這此二則並非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

當糧食豐收時糧價下跌,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增加並不是很多。

其基本的道理在於,糧食是一種必需品,對糧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對糧食的生理需求所決定的。正因其這一特性,便可能出現如下現象:當糧食大幅增產後,農民為了賣掉手中的糧食,只能競相降價。

只有在農民大幅降低糧價後才能將手中的糧食賣出,這就意味著,在糧食豐收時往往糧價要大幅下跌。

如果出現糧價下跌的百分比超過糧食增產的百分比,則就出現增產不增收甚至減收的狀況,此便是穀賤傷農。”

皇帝劉據點點頭,覺得劉進所言頗為有理。

緊接著劉進接著說道:“當然,父皇若糧食價格高,市場物價飛漲,百姓就要為湖口付出更多,導致生活普遍艱難。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