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二十六章 決意東巡視察

批閱完此奏疏,劉進開始對黃河的治理思考起來。

想要黃河不變黃是完全不現實的。

且不說黃河中上游大好的土地,開發出來多麼的適宜耕讀耕戰傳家的大漢民族生活,能能養育多少人。

且說便是黃河變黃了也並未全然是壞處,一點好處都沒有。

先是黃河決堤,雖然令無數大漢百姓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然被黃河決口將黃土高原的黃土隨著決口覆蓋下游土地,卻也造就了黃河中下游大片肥沃的平原耕地。

而且隨著黃河泥沙流入大海,更是在黃河口沖積出來大面積的平原。

人是不能與自然規律抗衡的,也是不能與社會發展規律抗衡的。

社會發展需要必然要開墾黃河中上游的土地。

開墾黃河中上游的土地定然會造成水土流失,這是不以某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劉進自覺沒那麼大能耐能令日後黃河不變化,但劉進覺得在其任期之內,對黃河的治理,定然也要提上日程,至少決不能再發生決堤導致大面積潰決的情況。

說到這,劉進對其祖父漢武帝治理黃河的行徑頗為生氣。

漢武帝元光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32年,黃河再次決堤了。

在此之前,漢文帝時候已經決堤過一次了,當時決堤的位置在酸棗縣,大約位置約是現在的河南延津縣位置。

說來此地在後世也算是比較有名,在上一世的大漢後期,袁紹、袁術、韓馥、孔伷、劉岱、王匡、張邈、橋瑁、鮑信、曹操等十幾路人馬齊聚酸棗,舉行討董卓大會,最後推舉袁紹為盟主反董,其聯軍便被稱之為酸棗聯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然漢文帝當機立斷,令東郡將士搶修,黃河決口被堵住了,對大漢的影響並不大。

然漢武帝元光三年,黃河再次在瓠子決口,河水向東南流入鉅野澤,由泗水衝入淮水,奪淮入海。

漢武帝是怎麼做的?

他先是效仿漢文帝令黯和鄭當時發動人員堵塞決口,但是很快又被衝潰。

然而就在此時,丞相田蚡竟然提出一個令人瞠目的建議——不去堵塞!

其振振有辭的說什麼“長江、黃河的決口都是天意,不適合用人的力量來強行堵塞,強行堵塞決口未必符合天意。”

迷信的漢武帝當即是將信將疑,然望氣者的一番占卜,卻令漢武帝吃了個定心丸,望氣者竟然占卜說丞相田蚡所言非虛,經占卜,上蒼的意思就是不用理會。

令劉進感覺匪夷所思的是,漢武帝劉進竟然相信了。

就這麼著,黃河南邊的這個決口竟然二十多年沒有被堵上。

不堵決口,黃河洪水就會自動消失嗎?當然不是。在這二十多年裡,黃河南岸地區卻年年遭災,氾濫的黃河水禍害了漢朝十六個郡,導致當地人民損失慘重,朝廷稅收大幅減少。

二十多年的損失,終於令漢武帝明白再遵循天意,黃河下游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因此,在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劉徹終於下詔,決定堵住瓠子決口。

於是漢武帝趁著當年乾旱少雨,親自前往該地主持堵住瓠子決口。

為了動員了儘可能多的人力,漢武帝隨行宮人和將軍、士兵都要揹負薪柴上陣,還親自主持沉了白馬和玉璧,廢了這麼大的精力,終於堵住了瓠子決口。

然此20多年的損失卻再也無法彌補了。

每每想到此,劉進就痛心不已。

當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河渠書》中為尊者諱,將此事完全怪罪於丞相田蚡。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