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三十九章 科舉制

試想,劉進已經給眾人賣好了,未來劉進某些政策即便是不合眾朝臣的意思,然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他們也不好意思反對劉進之策了。

然而,這政策對眾朝臣有好處,但對大漢朝廷來說某種程度上是有壞處的。

蔭官一多自然有可能會結黨,結黨便會營私,營私便會損害朝廷整體利益。

如真正心憂國家的老臣,其為人正派,敢說敢言,此刻又站出來了。

沒錯,又是大鴻臚蘇武,他起身道:“陛下,臣以為不可開此先例。若開此先例於我等朝臣等有利,然不利大漢江山社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為何不利於江山社稷,大鴻臚沒明說,但到了三公九卿這個程度,也都能看明白蔭官的壞處,自然也不必再明說了。

大鴻臚蘇武說完,眾朝臣熱烈討論氛圍一下便冷了起來,誰也不敢說話。

誰都知道這政策不利於大漢社稷,誰反駁大鴻臚蘇武的話,明顯能夠體現自己有私心。

然而誰又真沒點私心呢?誰不希望政策施行,自己下一代能有一個好的起點?

場面一時間尷尬住了。

甚至連蘇武同一派別的盟友太僕常惠都沒有說話。

這時候御史大夫趙過權衡了一番也站出來道:“陛下,大鴻臚之言甚是,還請陛下三思。”

御史大夫說完,有些人不知道怎麼想的也紛紛附和御史大夫的話。

然,劉進坐在陛上,對下面眾人的神情自然是一目瞭然的。

有好幾個附和御史大夫的官員,雖然附和御史大夫的話,然臉色比吃屎還難看。

劉進也不禁心中哂笑。

待眾人沒有再說話的,劉進方才說道:“此次乃人員短缺,不得已而為止,不可成慣例。且朕以為當嚴格把關考核,無真才實學之人,便是萬石公卿蔭蒙也不可用之。”

聽劉進如此說,眾人豈能還有意見,朝臣盡皆面帶喜色不再言語。

待說完,劉進伸手做了一個三的手勢道:“其三,便是選拔諸劉有才學之人充實朝廷。”

劉進說完這個,眾人都沒有反對,這個時代距離周朝尚且不算遠。

當年周朝分封,其主要的分封的物件便是依照血緣關係進行分封的。

在這個時代看來,當皇帝的照顧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同族乃是天經地義,誰也不會有意見。

“唯。”劉德應了一聲。

終於,劉進最後說出來他真正想要施行的選拔人才的制度了。

他伸開手掌,大拇指放在掌心,剩餘四個手指對著眾人,開口說道:“其四,也是朕所設想來人才選拔制度,行科舉!”

“科舉?”眾人一聽,紛紛有些茫然,相互看了看,發現他們也不知曉什麼是科舉。

劉進當即解釋了一番道:“所謂科舉。便是設定科目,學士可投牒自應,自行舉薦。此所謂科舉。

其特點如下:一、投牒自應,讀書人可自行報名參加考試,不必非要先由官吏推薦;二、依照朕之所想,朝廷官員有年老、病、亡、罪者減員。當定期補充人員,因此考試也當定期舉行,並依據需要增設;三、其人不論出身貴賤、家資、凡我大漢合法子民,未被限制,皆可參與考試,考試實行匿名制度,待評定完考卷後,方可拆名,依照考卷答題得分,確定錄用與否。

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一聽紛紛議論起來,按照眾人所設想的,即便是否定了“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國策之後,選拔人才也當如察舉、徵辟這種途徑錄用其他諸如道家、法家等學派的學子為官員。

然而,誰也沒沒想到劉進竟然另闢蹊徑,提出了這樣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

一時之間,眾人開始分析其利弊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