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汝等無此意,攀附你等之人也無此意?
有派,朕不怪罪。
依照朕“人物道”三學中的人學之論,此無可避免定然會發生之事。
然令朕怒的事,汝等竟將派系利益置於大漢利益至上!
誰不知長安城及關中諸郡得到《大漢日報》綱目最早?
然諸位可曾想過,正是因此等不公,會試人員名單方不可用貌似公平的成績來掩蓋這等不公!
諸位,我大漢一百餘郡國學子皆在長安,若知曉此名單僅有十數個郡國在此名單之上,生出事端,恐借了你等項上人頭,也不可平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次朕便不追究了。
此名單作廢,汝等重新研究一番,若再有問題,就莫要怪朕了。”
說完,劉進拂袖而去。
眾人相互看了看,面面相覷。
過了許久,丞相桑弘羊嘆息一聲道:“是我等淺薄了。諸位回去後且好生思索當如何確定名單人名。”
“唯。”眾人應了一聲。
而此時的尚書令張安世也頗為不安。
隨著劉進的上臺,他對尚書檯越來越倚重了。
現在皇帝奏疏的收發,詔書的頒佈,以及訊息傳遞等都開始透過尚書令向外面傳達。
甚至說的再嚴重一點,尚書令已經慢慢開始侵蝕丞相的權力了,時日一長,未來成為除皇帝之外權力的中樞也未可知。
然越是如此,尚書令張安世卻越是不安。
可以這麼說,要說大漢朝廷除劉氏之外,哪個姓氏最盛?
非是桑家,而是他張家。
他張安世作為皇帝的頭號助手,便是丞相也不敢怠慢。
而其兄張賀貴為奉常為九卿之首。
一個內朝、一個外朝皆有權勢。
正如劉進所言,他們兩個人便是一個張家派系。
此前,尚書令的地位並未和現在一般如此重要的時候,張安世也未曾想過這件事。
然隨著尚書令的地位不斷上升,而張安世卻理所當然。
今日劉進關於針對朝堂黨派的一番言論,令張安世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情況,這一反思,令張安世冷汗下來了。
他們張家不就是朝中最大的派別嗎?
思考至此,張安世是怎麼也坐立不安,作為尚書令,其權勢完全來自於皇帝,若不被皇帝信任,這尚書令無權,也就是皇帝一句話的事情。
張安世想了許久,覺得必須得將派系這個事兒給皇帝說清楚,否則的話,他尚書令的工作沒法幹了不說,還有可能給張家帶來殺身之禍。
想了許久,張安世覺得也沒時間和自己兄長張賀商量一番了,他決定趁著今晚值夜,向皇帝劉進說清楚情況,以免影響皇帝對他的信任。
是日,劉進在批閱奏疏,張安世進來修剪了一下燈芯令光更亮一些,猶豫了很久,張安世走到劉進面前跪地拜下道:“陛下。”
喜歡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請大家收藏:()祖父漢武帝:開局慫恿我爹造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