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太倉、各郡國糧倉等定要確保糧食得以轉運至西域。
除此外當放歸各國質子,令各國質子歸國準備糧食事宜。”
大司農霍光對劉進建議道。
劉進點了點頭道:“朝議後尋張安世確定詔書便安排去吧。”
“唯。”眾人應聲道。
這次朝議便就這兩個大事,其他各部門零零散散的小事一筆帶過。
因為很多情況之下在朝議之上,不少部門正事不多幹,哭窮、要人的時候倒是積極的很。
然必須保障的事情,就算是牙縫裡擠出錢來也必須得擠。
有些不必須保障的事情,能等一等拖一拖那就等一等拖一拖,現在戰事吃緊也要緊。
忙碌的一天便這麼過去了。
各郡國收到劉進的詔書之後,早已經見慣不怪了,太倉及各郡國糧食以前沒少度支過,一些經年老吏對於該如何做,早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然已經在大漢定居的眾國家派過來的質子在聽聞劉進的詔書之後宛如霹靂一般。
他們這群人不少是從小便在長安城長大的,名義上是王子,但實際上卻已經和長安城市民沒什麼區別了。
而且屬國及長安朝廷也有兩人俸祿供養眾人。
因此眾人搏戲鬥雞,吃喝玩樂好不快活。
而西域呢?
苦寒之地,有些國家甚至都不如長安城大,若非在要道之上,根本就不知得被大漢所關注。
條件自然是和長安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幾乎沒有一個王子願意回去的。
然大漢帝國的皇帝已經安排了,縱然是他們不想去,也沒辦法。
因此這些王子只能收拾收拾,帶好行囊,提前回國,給準備出征烏孫的眾將士準備輜重。
而此時,傅介子等人經過長途跋涉,眾人已經即將到達樓蘭了。
傅介子等為何選擇樓蘭立功,自然是有其理由的。
在後世,樓蘭國位於日後西域省巴音郭楞州的若羌縣,,是目前漢通西域的唯一通道——此時直通哈密吐魯番的星星峽還被匈奴右賢王佔據著。
且樓蘭是距離大漢最近的城邦,地處咽喉要道,不管是去輪臺龜茲烏孫的北道,還是去于闐莎車疏勒的南道,都要在樓蘭中轉,大漢欲建功西域,必先定經過了樓蘭。
像這樣的小國在大漢與匈奴這樣的大國之間的夾縫中生存是及其艱難的,充滿著血和淚。
一百年前,匈奴將大月氏趕到中亞去後,便降服了西域三十六國,逼迫西域諸國每年上交糧食、黃金、鐵器、牲畜,併為匈奴耳目,遮絕漢使,樓蘭作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自然也是避免不了。
直到張騫出使西域,鑿空西域,開拓河西,漢武帝意識到,奪取西域,徹底斬斷匈奴右臂,是獲得這場戰爭勝利的必要條件,而距漢最近的樓蘭首當其衝。
元封三年,因樓蘭攻劫漢朝使節,梗阻絲路,這等屈辱漢武帝怎麼可能忍?
因此派趙破奴率軍數萬人攻破姑師,俘虜樓蘭王,趙破奴也因此功受封浞野侯。
然大漢破國,那匈奴就不殺人了麼?
再說了一邊多年歸附匈奴的歷史,其樓蘭朝野上下親匈奴的勢力早已經成了氣候了,不是一天兩天能徹底清掃的。
因此樓蘭便來了個腳踏兩隻船,成了匈奴、漢朝兩屬,樓蘭王各派一名質子去單于庭、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