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章 思量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姜根保就在他媽和吳翠芬的哭訴責罵中, 把姜丫頭狠抽了一頓, 帶著一肚子氣回城去了, 連口水都沒在家裡喝。

田大花聽到這一出的時候,不禁搖頭, 這一家子都是什麼人呀!她暗暗決定, 以後少跟這家人來往,務必離這樣的人家遠遠的。

收玉米,收豆子,各種雜糧收進家,越冬的小麥和豌豆種下地, 秋收算是暫時忙過了一陣子。

期間姜茂松回來過兩趟,時間都不長, 也就是回來看看, 田大花難得地沒有懟他,可也懶得搭理他。

當天在城裡遇上的空襲讓田大花明白,這個男人眼下是真的忙,仗打完了,可日子還沒真的太平呢,眼下不光他, 他們那些人都很忙。她關注的不是這個男人, 而是希望這日子別再戰亂動蕩,能真正太平起來。

也因為空襲的事,田大花最終決定,先不送倆小孩進城上學了, 先留在鄉下讀兩年私塾吧。

鄉下雖然也未必太平,比如上次就發生了土匪的事,可這是她最熟悉的環境,她熟悉的山林,一切還在她所能掌控的範圍,總比一座陌生的城市更讓她心安,兩個小孩也更適應。

山裡人一般等到霜降之後,才開始收紅薯,紅薯也是最後收進家裡的莊稼了。所以田大花就在這個短暫空當,開始安排倆小孩上學的事情。

要上學的第一件事,起個“大名”。

山裡人,從小喊著小名兒長大,大狗二毛三犢子,可不能一輩子這麼喊啊,這讓孩子多難為情啊。大部分父母家長,就算自己大字不識,也還是很重視孩子名字的。

讀書的,入學前就會起正經的大名,要不然先生上課時張嘴一聲“二狗子”,多麼有辱斯文啊。不讀書的,一般到了十五六歲,該說媳婦、找婆家了,也正經起個大名,從此就意味著是大人了。

大名誰來起呀,那就要找個讀書識字的人,按照祖輩相傳的家族字輩來起。這年代的山村,讀書識字的人可不多,一般還是去找村學裡的先生。於是附近村子許多人,大名都是村學裡先生給起的,起的多了,也就有些隨意了。

大名要叫一輩子的,哪能隨便讓別人起,這一點田大花根本沒用多想。

她自己起。

大約是當家作主慣了,田大花也沒想到要跟倆小孩商量,當然更沒想到要跟姜茂松商量,奶奶的確不識字,也就不用商量。

她就是覺著,與其讓村學的先生隨口起一個,還不如她自己來。

福妞是“茂”字輩的,叫姜茂玉,寄望著純潔無暇、吉祥美好。而小石頭則是“明”字輩的,姜明遠,想得清楚,看得明白,凡事不可愚鈍短視。

田大花卻不會跟倆小孩多去解釋,再說她在別人眼裡是“文盲”,沒上過學,解釋那麼多幹啥呀,就只簡單地跟倆小孩說,她給他們倆起了大名兒,上學用的。

“姜明遠,姜明遠,我大名叫姜明遠。”小石頭在嘴裡唸叨了幾遍,非常高興,興沖沖跑去跟太奶奶炫耀,福妞也跟高興,笑眯眯跟著小石頭跑了。

於是姜茂松下趟回來的時候,就小小地腹誹了一下,大花這主意也太大了,沒跟長輩商量,也沒跟他說一聲,不聲不響就把倆小孩的學名給起好了。

不過問題是,姜茂松自己品了品,覺得這兩個名字……還真不錯,都沒法挑剔。

姜茂松本來還努力勸說田大花帶著倆小孩進城上學,現在一來他太忙,二來眼見著田大花根本不是他能說服的,也就放棄了。

於是姜茂松便很自覺地說,回城他給準備好文具,說隔天送回來,結果隔天有任務沒能來,讓別人捎來的。

捎來一大包東西,裡頭有筆墨紙硯,而今鄉下的私塾還是學寫毛筆字呢,也有鉛筆,每人還準備了一塊約一尺長、半尺寬的石板,做得薄薄的,用一種石筆在上面寫字,省錢省紙張,擦掉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