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小孩哈哈哈地笑起來,他們兩個自從進了這大院,可不是第一次被人家當作一對小兄妹了,究其原因,兩人只差了一歲,小石頭個子比福妞還高了一點兒。
下午上學就沒再用人送,學校不遠,姑侄兩個手拉手一起走了,說安亮哥哥會帶他們一起上學,說好了在大門口等。
“誰是安亮哥哥?”
田大花不放心問了一句,倆小孩說就是大院裡的,住前邊的,然後姜茂松給她解釋說,是劉嫂子家的兒子,老大叫劉安明,二的叫劉安亮,老二安亮現在跟倆小孩一個學校。
田大花點點頭,就讓倆小孩走了,然後想想哪兒不對呀,端著碗抬頭看著姜茂松。
“怎麼了?”
“福妞叫安亮哥哥,小石頭也叫安亮哥哥。”田大花說,“這都什麼輩分呀。”
姜茂松撲哧一笑:“反正是小孩子,也不是一個姓本家的,你管他們呢,隨他們自己怎麼安排去。”
“中午我跟你一起去給爹送飯,然後咱們一起上一趟街。”姜茂松放下飯碗說。
收到田大花詢問的眼神,他解釋道:“上街給你買兩件衣裳吧,你現在穿的這個,嗯,”他想了一下措辭,“在城裡不太合適。”
不合時宜。姜茂松其實想說的是這個詞,可又怕惹惱了她。他琢磨著,田大花這個人要是惱了,脾氣上來,我就不合時宜了,怎麼著?
可是她那一身打扮,衣服都是鄉下自家手工縫制的,偏襟盤扣的傳統樣式,現在她把頭發剪了,配上這一身衣服,加上她身材嬌小,遠遠一看倒像是哪兒走出來的民國女學生。
當然也不是不好看,在鄉下穿倒也行,可進了城裡,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結果人家田大花啥也沒說,自己看看身上,坦然跟他上街買衣服去了,兩人先去醫院給姜守良送了午飯,從醫院離開後就去了百貨公司。
其實這時候的服裝,樣式還比較豐富,大街上照樣有人穿旗袍的,也有向軍裝靠攏的流行趨勢,這個年代,軍人才是真正的時尚。
姜茂松給她挑了一件時下流行的“幹部裝”,卡其色上衣,有點模仿軍裝的樣式,穿起來挺幹練的。
田大花自己又挑了一件西裝領的上衣,腰身很合適,穿在她身上便顯得洋氣多了。其實這些衣服在田大花眼裡,未必比得上傳統樣式好看,只是鄉間有句俗話,隨年吃飯,隨年穿衣,人還是要合乎時宜才好。
姜茂松站在鏡子前看她試穿,她身上獨特的氣質,走在哪兒也不顯得土氣,可這麼一打扮,就完全不像個鄉下女子了。姜茂松挺高興的,趕緊又帶她去買褲子和鞋子。
田大花換了新衣裳,劉嫂子看見了就把她一頓猛誇。
“姜家弟妹長得好,打扮起來好看。不像我,我穿什麼都土氣。”
“嫂子,你誇我別貶低自己行不?你哪裡土氣了。”田大花笑著說,“嫂子,你別老薑家弟妹、姜家弟妹的,你要不就叫我大花吧。”
“行,大花妹子。”劉嫂子答應著,結果沒過幾天,她自覺不自覺地把大花兩個字也省了,一口一個妹子。都是離開老家進城來的,有個交好的鄰居挺好。
有了愛說愛笑又先搬來的劉嫂子,沒幾天,田大花就把大院裡的情況瞭解的差不多了。
既然是部隊家屬區,住的都是幹部家屬,有劉嫂子和田大花這樣“老夫老妻”的原配,有幾家新結婚成家的,當兵打仗耽誤了個人大事,現在安定下來了,才在組織的幫助介紹下娶了媳婦。當然了,也有謝白玲那種,劉嫂子口中“新換的”。
“姜根保家,還有前面那家也是,我聽說,可不止一家兩家呢。”劉嫂子指著房子說,“都是新換的,前面那家,鄉下的原配媳婦還來鬧過。姜根保家那個謝護士,見人一臉笑,跟誰說話都挺好的,去我家串過門,可咱是個鄉下土包子,跟人家不對脾氣。”
總結一下,人以群分,原配的還是喜歡跟原配來往,新換的和新換的走動來往也多一些。
說到謝白玲,田大花大約能明白姜茂松為什麼不待見她了,這個女人,情況還真有些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