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成功地給掐滅了。
到底是個十五歲的山村女孩,姜丫頭心夠高夠大,可道行還是淺了點兒。厚道的劉嫂子還擔心了一下姜丫頭,說這小姑娘,親媽不在身邊,後媽都教了她些什麼呀,也沒人好好管管。
田大花心裡頭慶幸了一下,他們家倆小孩小現在不用操心這方面,茂林倒是要操心的,她倒是挺希望能有個姑娘去找茂林說說話。
茂林來信比較規律,基本上一來一回,每個月一封信,除了問候家裡,說說自己在部隊的情況,再叮囑幾句“大嫂別太累”之類的,在姜茂松奔赴前線之後,每次就多加了一句:我們部隊裡講了,前線形勢很好,大哥是歷經戰火考驗的,大嫂你不要太擔心他。
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們迎來了五一年的春節。
被服廠還在開工生産,沒人想到過年放假之類的話,上學的孩子們倒是放寒假了,不用冒著嚴寒去上學,田大花便放縱了兩個孩子一下,除了要求他們起床不能太晚,早晚都要鍛煉身體,不能出去亂跑太遠,別的也就不拘著他們。孩子們更加懂事,安明安亮也自覺帶著兩個小的,早晚一起紮馬步練拳腳。
日子久了,兩個處境相同的家庭就生出幾分相依相靠的感覺了。這天晚上下班時,劉嫂子笑著問田大花,人少,要不咱兩家一起過年吧?
“行啊。”田大花笑,“那可就熱鬧了。”
臘月三十這天,田大花調了班,專門抽了一天工夫,帶著小石頭和福妞一起回姜家村去祭祖上墳,曾為古時人,她更加講究這些。
姜守良本來也要去的,可田大花看著薄陰的天色,說這幾天有些異乎尋常的不太冷,雪前暖雪後寒,怕是要下雪了,姜守良的腿畢竟做過大手術,走路還有點跛,就別去了吧。
下午還要趕回來過年呢,田大花天不亮就把倆小孩叫起來了,洗漱收拾吃個熱乎的早飯,就趕緊動身,先搭了一輛運送物資的卡車出城,下了大路,又幸運搭了一輛進山的騾子車,進山後又步行了一段山路,三人還帶了些祭品和給村裡幾家長輩的點心禮物,一路回到村裡。
回到村裡又是各種熱情,田大花先去給祖宗和婆婆上完了墳,帶著小石頭和福妞回到自家老房子看看。村民們大約猜到她今天回來祭祖上墳,一看到他們,紛紛過來圍著熱情說話。
不意外地,田大花看到了吳翠芬,看樣子是專門來找她的。麥收的時候田大花見過她,不過當時麥收忙死個人,吳翠芬也沒往她跟前湊,也就是遠遠看見過,沒說話。那時候她還梳著發髻,雖然時興剪發了,村裡梳發髻的婦女還不少,尤其年紀大些的挺多。
眼下大半年過去,吳翠芬居然也剪了頭發,看起來面有愁容。見了田大花,興許是想起以前那些事兒,吳翠芬臉上就有些躲躲閃閃的尷尬。
“他嬸子,你在城裡,看見我們家丫頭了沒?”
“有時候看見。”田大花說,“過年也沒回來?”
“沒回來。我有心進城去接,她奶奶非不讓,說他爹不在家,那邊就娘兒倆,讓丫頭在那邊過年還多個人,也挺好的。她嬸子,你看她……”吳翠芬惴惴不安的樣子,嚅嚅老半天問:“你看那個女人,對她怎麼樣啊,沒虐待她吧?”
看來六嬸兒還挺樂意讓孫女兒跟後媽搞好關系的,姜丫頭一直沒回去,未嘗沒有六嬸的支援。要不怎麼說六嬸是個精的,姜丫頭在城裡看孩子,又替了她的負擔,又交好了城裡的兒媳婦。
田大花就淡淡地說:“平常上班太忙,我不常看見她,不太清楚。不過她十五歲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後媽對她好不好,她自己總該知道。”
“哦哦,我……我也就是問問,她一個孩子孤孤單單在城裡,太叫人不放心。”
剛說幾句話,姜鐵蛋過來了,拉著吳翠芬呵斥道:“媽,我叫你不要來問,不要來問,過年她都不回來,別人拿繩子綁著她不讓走了?你只當她死了吧,往後不許再問了。”
“嬸子,你忙你的。祝你過年好。”姜鐵蛋跟田大花道了個別,拉著吳翠芬就走了。
田大花看著母子倆的背影搖頭,一轉臉,幾個嬸子大娘就把她往家裡拉,一邊關切地問這問那,一邊往他們手裡塞東西。
幾句話功夫,田大花和倆小孩手上都拎滿了,眼睜睜看著幾家叔嬸長輩們給她收拾了一大堆東西,什麼花生野板栗,什麼臘肉幹蘑菇,煮熟的雞蛋和烀的鹹菜,還有兩只披紅掛綠咕咕叫的野雞,說是村裡年前組隊上山獵的。
三叔用毛驢車把他們送出了山口,怕再送趕不回去過大年,田大花才叫他回去了。
“來,都給我。”等三叔趕著驢車一走,田大花就把倆小孩手上的東西全都抓過來,囫圇裝進自己拿的大袋子裡,把袋子往肩頭一甩,一手揹著袋子,順著公路,領著倆小孩大步往前走。
“走快點兒,咱們抓緊回家過年。”她笑著招呼倆小孩。
作者有話要說: 政委:作者君,你聽見讀者的呼聲了嗎,你一定要讓我們大家都好好的。
作者君:政委,你聽見讀者的呼聲了嗎,她們讓我炮灰了你。
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