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妞自己帶著小劉晉,有婆婆幫她照看孩子,她就能勻出時間,教平安系統地學習中學課程,田大花教的更加側重於“文”,福妞就把數理化也都給他教了。平安這孩子腦子特別好用,加上田大花、姜茂松和大學老師的福妞在教,名師出高徒,其實也就這短短兩年工夫,他在沒正常上學的情況下,一邊習武一邊瘋玩,一邊就把初中三年和高中的一部分課程學了個七七八八。
一直到六八年春天,學校複課已經幾個月了,田大花就讓平安回到了學校上學。結果這小子一回到學校就樂了,他發現這兩年時間,他那些同學是把課本扔了兩年,他是學了兩年,都可以考慮給其他人當老師了。
並且複課的學校其實也沒幾個人安心上課,只不過是把運動放在校園裡了,校園裡的老師們都縮著脖子,提心吊膽。
再說學校停課兩年,已經積攢了三屆學生沒有正常畢業,平安在停課前已經讀到了初一,當時被稱為“老初一”,結果現在恢複上課,跟比他高了兩屆而沒能正常畢業的同學坐在了一起。
呆了幾個月,跟比他高兩屆的同學一起,初中畢業了。
平安,就這麼光榮的加入了“老三屆”的行列,老三屆的初中生。
接下來幹什麼?讀高中?不行的,高中那幾年停止招生,高考也停止了。
平安就這麼閑在了家裡。
按照安排,老三屆的初高中生的去向就是上山下鄉,當知青,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去。或者有門路的,可以成為工農兵大學生,或者參軍。
可是平安才十五歲。
平安學名叫姜明致,他哥叫姜明遠,寧靜以致遠,明曉事理之後就要有所追求、去達成目標,所以他上學以後,姜茂松就沿著田大花當初給石頭取名的思路,給他取了這麼個學名叫“明致”。
姜明致同學拿著一張初中畢業證,不知道該幹嗎了。沒了目標,怎麼達成目標?
田大花和姜茂松商量著,也跟他自己商量,讀大學?不夠,年齡不夠,他又是初中剛畢業。參軍?早著呢,雖然人家也有提前入伍的,可他也太小了,至少再等個兩三年。
上山下鄉當知青?全面的知青政策正在一步步推開,跟平安一起的那些同學,已經逐步安排。
可是田大花不樂意,平安才十五歲,平安上學偏早,因為大人忙,家裡沒人帶,平安早早就進了部隊機關的託兒所,相應的,他上幼兒園,上小學的年紀也都比別人早,小學五年制,又一路沒留級,他那些同學比他大個幾歲很正常。
其實還有一個選擇,去讀中專學校,年齡雖然偏小卻也可以,可是石頭來信反對,說如果選擇去讀中專學校,平安恐怕就沒有機會參軍或者上大學了。於是,排除。
就在田大花為了平安的安排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她自己臨産了。
在她預産期臨近之前,不知是姜茂松的意思還是石頭心有靈犀,反正石頭特意休了探親假,揹著個揹包屁顛屁顛跑回來,笑哈哈站在田大花跟前:“媽媽,我回來了。”
“回來怎麼也沒提前說一聲啊?”
“嘿嘿,要給你個驚喜。”
是挺驚喜的。田大花心說,兒子是她生的,想什麼她能不知道?早不來晚不來,今年的探親假特意安排在她預産期之前,這熊孩子,這是有多不放心。
石頭放下揹包,就安心在家裡陪著媽媽。看著田大花隆起的肚子,石頭心情還真有點兒複雜,你說他這個當大哥的,平安比他小了十一歲,一直被他歧視為“小屁孩”,可這個老三更好,比他小了足足二十六歲。
沒法子,誰讓他爸媽身體好呢,四十幾歲了再給他生個弟弟妹妹,他能說啥,他滿心高興唄!這也幸虧他讀書當兵還沒結婚,這要是他結婚早,孩子都該生了,還得正兒八經管這新生的小毛頭叫叔叔或者姑姑。
最好是個小妹妹。石頭心說,拿小妹妹當女兒養在他們家早有先例,看看福妞,可要是拿小弟弟當兒子養,大概,也許,恐怕,會忍不住光想收拾他。
於是這一次,父子三個都守在家裡陪著,等待著新成員的到來。等她一發動,緊張而不慌張的父子三個各負其責,趕緊把她送進了醫院。
然後爺兒仨就只能呆在産房門口等著,大眼瞪小眼,幹著急,其實什麼忙也幫不上。
這邊一有動靜,劉嫂子和福妞把劉晉小寶貝往安亮懷裡一塞,也跟著去了醫院。劉嫂子倒是不著急,還穩得住,福妞年紀輕,盡管自己生過孩子了,可還是緊張的不得了,抓著劉嫂子的手緊抿著嘴唇,盯著産房的門話都不敢說。
尤其門口守著那爺兒仨臉色都那麼嚴肅,連帶的劉嫂子也不由自主擔心了,趕緊悄悄找個沒人的角落,悄悄多唸叨幾句“保佑保佑”。
不過産房裡的田大花卻沒怎麼緊張,比較從容。第三胎了,她自己也有了經驗,她體質好,平時又一直注意活動,在醫生的幫助下,幾個小時後順利生下了老三。
“恭喜了。”醫生先把光溜溜的新生兒提起來,給田大花看了一眼,便趕緊處理好,清理幹淨,裹上尿布,用柔軟的襁褓包好抱了出去。
田大花躺在産床上,眼睛的餘光看著護士抱了襁褓出去。她想象著門外那父子三個的反應,不禁莫名想笑。
正在幫她收拾的醫生看著她卻不由感嘆,看看,産婦體質多好,別人生完孩子昏昏欲睡,看看人家,生完孩子笑眯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