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給家裡寫信是寄到大院,等她下一次收到兒子來信的時候,去上班時就問廠門口傳達室的師傅,說有沒有薛新桃的信啊?
“有有有,義務兵免費信件。”師傅拿出一封信說,“田主任,給你帶去?”
“不用了。”田大花笑笑說,“等小姑娘過來,你交給她自己吧。”
平安的部隊屬於鐵道兵,他新兵軍訓結束後去了汽車連,興致勃勃來信說他要學開汽車了,連裡給他配了個老兵當師傅。
平安當兵的第二年,遠在南海之濱的石頭興沖沖打來電話向爸媽報喜,譚珍給他們生了個大胖孫子。
田大花在電話裡叮囑半天,三娃太小,家裡還有爺爺姜守良要照顧,她沒法那麼遠去給譚珍坐月子,擔心發愁呢,好在親家母早早跑去了,要幫女兒坐月子帶孩子。
田大花於是交代石頭,說你一定要好好孝敬你岳母。
放下電話,她跟姜茂松說,咱們有孫子了。人這一輩子,眼看著一晃就過來了。
“你說我們這輩子,兒子侄子五個,就連福妞也是兩個兒子,可真是掉進兒子窩裡去了,就沒生出一個女娃來,下一輩,也不知能不能生個孫女。”
“那肯定能。”姜茂松說,“咱們家多好啊,女娃兒來了就是千嬌萬寵的寶貝,一準能生出孫女的。”
新成員可是家庭這一輩的大孫子,長孫,譚珍給起的小名兒,爸爸是海軍,就叫海海。
姜茂松和田大花躺在床上,開了好幾個晚上的臥談會,最終按照家族字輩,給大孫子起了大名叫姜書瑋。
也是在這一年,十六歲的明東下鄉插隊,姚青竹打電話跟田大花聊了一晚上,十分不放心。
田大花就拿平安開導她,說你看看平安,插隊幾年,雖然吃了不少苦,黑成了一塊碳,可孩子也長大懂事了,性子也成熟多了。
平安當兵的第三年,姜守良病重。
田大花和姜茂松便忙於服侍老人養病,福妞也每天過來,不久後,姚青竹也趕了回來,跟田大花一起服侍。
那段時間,兒孫晚輩們都很擔心,田大花和姚青竹妯娌兩個,更是每天守在跟前照顧。老人斷斷續續養了大半年,眼看著不太好,趕緊拍電報叫茂林回來,叫石頭和平安都回來。
所有人都趕緊請假回來,從天南海北往回趕。茂林帶著明東明南來了,石頭和譚珍一起回來的,還帶著八個月大的寶寶,終於讓姜守良臨終前,親眼看到了心心念唸的曾孫。
老人家終於還是走了,享年七十四歲。
兒孫們把老人送回姜家村,安葬在姜家祖墳,和他早已經過世幾十年的妻子併骨合葬。
沒能給老人守完頭七,石頭和平安就該返回部隊了。茂林則請的是探親假,決定在家給老人家守孝到五七。
平安返回部隊的頭天晚上,田大花把他叫過來問他,說你跟桃子,你自己心裡到底怎麼個想法?
“媽媽,這個事情……”平安撓撓頭,不好意思地說:“我知道您想問什麼,這個事情,不著急,爺爺剛過世呢。”
田大花一聽這話,明白了,就笑了。
水到渠成的事情,毫無懸念,毫無波折的感情歷程,懵懂的少年不知什麼時候就悄悄開竅了。這倆孩子,終究是一對兒。
“可你倆都夠結婚年齡了,你不急,人家桃子是個姑娘,不正經訂婚,她作為女方,對她不太好。”
“媽媽我知道。可是你看,我馬上就得回部隊了。”平安說,“媽媽,這個事情,我跟桃子我們倆心裡都有數,反正我們兩個年紀也不算大,您再等我頂多一兩年。”
田大花以為,這孩子是說一兩年後正經回來訂婚,結果她還真沒想到,一直最讓她省心的平安,也有熊的時候。
這熊孩子在一年後的初冬,忽然扛著行李,穿著一身摘去了領章帽徽的軍裝出現在爸媽面前,笑嘻嘻地說:“爸,媽媽,我退伍了。”
平安是汽車兵,因為部隊性質,要培養要學技術,所以服役至少都在四年以上,這熊孩子正好當了四年兵,已經是班長了,部隊評價非常好,入了黨,正準備提幹,熊孩子自己申請退伍了。
姜茂松氣得黑了臉,田大花忍不住真想揍他一頓。
“爸,媽,你們別生氣呀。”熊孩子怕爸媽氣著,忙解釋道:“其實在爺爺去世的時候,我就決定服役期滿退伍了。我知道說出來,你們肯定不同意,也沒敢跟你們說,幹脆就自作主張了。”
“知道我們不同意你還敢?”姜茂松呵斥。
“可是……”平安有些委屈地說,“可是爸爸媽媽你們看,我們家裡,二叔在部隊,大哥在部隊,我也在部隊,離你們都幾千裡遠,那麼遠。家裡只有個小臭蛋,他年紀又小,還得你們照顧,哪天能長大呀,等他長大了,還不知會去哪兒工作生活呢。爺爺老了病了,有你們在跟前一直照顧,可你們年紀也一天一天大了,等你們要是老了,我們離得那麼遠,都在部隊,責任在身,也不能隨便回來,你們跟前,就沒人照顧了。”
“爺爺生病那段時間,我在部隊整天都很擔心,心裡油煎火燎的,很著急卻回不來。我那時就想,要是你們哪天年紀大了,病了,誰來照顧你們,我們沒人在跟前,心裡該是什麼滋味兒。我插過隊了,當過兵了,也沒什麼遺憾的。爸爸媽媽養了我們三個兒子,總得留一個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