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不是她自己,桃子也不會,譚珍懷著孕也不敢下水,於是婆媳三個坐在岸邊沙灘上,看著平安教三娃游泳,他脖子上還騎著小侄子海海,三個人嬉鬧成一團。
79年,海灘上還有其他零散的遊客,還有漁民,就算有泳衣泳褲,海灘上也沒幾個女同志脫衣下水的。這年代,畢竟還不一樣。
然後譚珍帶他們去吃海鮮。
不去國營飯店,去一個私人的小飯店。海鮮做得好啊,便宜還更好吃。譚珍生活在南方沿海,這一兩年私營的飯店、鋪子、小工廠,已經不稀罕了,當地人也習慣了這些私營店鋪和廠子。
幾天後石頭從海上回來,樂顛顛趕緊跑回家,他這次出海時間長一些,回來後有幾天假期,便陪著他們繼續玩。
飯店裡吃海鮮還嫌不夠原汁原味,石頭聯絡了當地漁民,去船上吃。
漁船就停在小小的漁港碼頭,去的路上石頭就跟他們介紹,漁民在海上有很多獨特的海規和忌諱,上船是要遵守的。
比如吃魚不能吃光,不能說“翻”字兒,魚吃完一面,不能翻動魚身,可以順著上面的魚骨刺夾下面的魚肉。魚不能全部吃光,要留一點,寓意“有魚”,不能說“魚吃光了”、“魚吃完了”之類的話,不吉利。
“三娃,尤其是你,你可記住了哦,要不然會被人家討厭的。”石頭囑咐這個最小的弟弟。
“可是,大哥,你這好多講究啊,我記不住怎麼辦?”
“其實沒那麼多,三娃你就記住一條。”田大花說,“多吃,少說,那麼多好吃的還堵不住你的嘴啊。”
“對對對。”三狗子小雞啄米似的點著小腦袋,“大哥,你多弄點兒我喜歡吃的大蝦,還有大螃蟹,把我嘴堵上就行了。”
漁民處理海鮮的方法果然更加原汁原味,基本就是煮,簡單的清水煮,或者上鍋蒸熟,蘸了鹽吃。但因為食材剛從海裡打撈出來呢,太新鮮了,甚至連鹽都不用蘸,照樣特別好吃。
烏賊,海螺,好幾種大大小小的貝,當然還有三娃心心念唸的大蝦和龍蝦。
在漁船上大快朵頤一頓,回去的路上田大花問石頭:“這地方不是生産隊,漁民可以自己捕魚賣魚?”
“沿海漁村跟內地生産隊差不多。”石頭介紹說:“漁民捕魚自己沒有權利賣,捕到的魚全部由村裡的收魚船統一收集,統一銷售,按照各家捕魚的重量記工分的,年底一起結算。也就這一兩年開始,才活絡一些。我們聯系的都是認識的漁民,好比家裡來了親戚,招待一下總可以的,我們悄悄付錢,他們也能增加些收入。”
“不然這大夏天,很多海鮮漁民捕上來,再送去村裡的收魚船,收魚船也沒多少靠譜法子處理,根本就吃不到新鮮的了。”
“總之,是活絡起來了。”田大花說。
他們在石頭那兒玩了一個多星期,石頭跟平安一商量,決定帶著媽媽沿海其他地方都走走看看,尤其幾個特別的地方。
田大花因此來到79年的深圳。
當然,它現在還不叫經濟特區,它現在只是一個簡單的小漁港,漁村,跟許多農村小鎮沒什麼兩樣,樓房最高的只有兩層。
天很藍,街道上的姑娘騎著腳踏車慢悠悠穿過,你甚至看不到一輛汽車。
但是,走在街上,卻很容易遇上幾個黃頭發藍眼睛的外國人,有遊客,更可能是投資客。
他們大約也剛到這兒不久,早在這一年春天,他們作為來這裡的第一批外國人,觸覺靈敏地聞風而來,聚集在當地一些區域,開始興建一座座工廠。
石頭和平安大概會後悔,他們把媽媽帶出來,是想讓她遊山玩水的,讓她散散心看看風景,開開眼界,想讓她拋掉要開什麼裁縫鋪的想法。
可田大花總結她的“南行”,卻理直氣壯地說:“外國人都可以來咱們國家辦廠做生意了,掙咱們的錢,我為什麼就不能辦個做床單枕套的小鋪子?”
勸阻無效,田大花回來後就在家裡搞起了遊行,任憑一個個怎麼勸,誰說話也不好使,就是不肯納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