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花道:“我在此處開府居住一千年了,狄大人居然逼我讓出此地,是何居心?”聲音中寒氣畢露,似乎藏著冰冷的刀劍。
狄存法暗吃一驚,鍾花表面看起來仁弱良善,實則眼光銳利,出語如針,感覺自辯起來有些乏力,便目示站立一旁的賀正堂,意思是你和雷誅厲讓我勸諫郡主,如今她發起怒來,你為何一言不發,不出言幫補幾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賀正堂讀懂了他眼光中的含義,卻冷冷地道:“陽間的人都盛傳,新東城隍十分靈驗,有求必應,想必是狄大人收了陽間的禮,幫著陽人來陰間辦事吧。”
狄存法唬得魂靈差點出竅,這個該死的賀正堂居然跟親眼所見一樣,一句話就道出背後實情,比鍾花厲害百倍,一時之間想不出應對之語,只好從凳上跳起,撲倒在地,流淚磕頭道:“下官一心只為郡主著想,忠心和孝心天地可鑑,望郡主明察!”
鍾花到底心軟,命他起身歸座,安慰道:“他不過猜測之語,狄大人不必驚慌。城隍公事繁忙,本郡主也不留你,回衙去吧。”
狄存法如遇大赦,再次磕頭謝過,慌忙退下。賀正堂送至府門口,推心置腹、語重心長地道:“郡主雖是包王義妹,可情同骨肉,狄大人任此地城隍,紓陰解陽,庇護一方,無可厚非,但萬望心明眼亮,身端行正,方為立身之道啊!”
狄存法滿面羞慚,喏喏而退。上轎行過百里,越想越生氣,如果不找回這個吃癟,將永遠帶著屈辱過活,生不如死。如果是人,倒也罷了,不論受多大侮辱,幾十年後終將雙腿一蹬,萬事拋開;可鬼不一樣,時間已失去意義,如果不爽,就會永遠不爽!
狄存法命儀仗先回,只帶著師爺跟幾個精幹衙役,轎杆轉向西南,往鬼京平都山趕來。
從官道渡過陰陽大界,過了鬼門關,進入鬼世都城——平都山。在京城裡穿行半日,轉過三十多條繁華熱鬧的大街,來到城北御街之下。狄存法下了轎,獨自爬上高高的石階,上到御街。
御街自西向東橫陳在平都山中,寬約百米,長不見盡頭,街面系青石鋪就,因年深日久,石板被踐踏得鋥光瓦亮,猶如打了臘的地板;街道兩旁均勻裁著金絲楠木,樹幹雄壯,高聳入雲,樹齡都在萬年以上。沿著御街北側,一溜分佈著十座高大威猛、富麗堂皇的府第,乃是陰間十殿閻君的王府。
十王府地勢高闊,居高臨下,面對長江,雄視京城。御街南側有高高的階梯,與下面街道相連,每座王府都對應著一排石梯,共有十排。自石梯以下歸京都城隍管理,專有一隊鬼兵每日在此巡邏,維持治安,驅除閒雜鬼等;石梯以上由各王府衛兵管轄,若無出入腰牌,亦非公幹官員,或者王府有召,一律拘拿,輕者送京都城隍治罪下獄,重則腰斬或梟首,踢下石梯,自有在下巡邏鬼兵收拾殘骸。因此,御街雖然壯闊,然亦戒備森嚴,不講情面,京城之鬼只能仰視,輕易不敢到御街下面來,以免惹禍上身,罹災遭刑。
王府格局分為前殿後府,前面是王府大殿,供議事、辦公之用;後面是王府宅第,交通不用走石梯,另有寬闊通道與城中街道相連,車馬大轎均可暢行無阻,只是管治更加嚴苛,除開閻王儀仗,只有王府內眷、貼身僕役等親近之鬼出入。道路出口由王府侍衛把守。
狄存法雖受第一殿閻王蔣歆蔣子文賞識,但也沒有資格走後府通道,只能跟普通公幹官員一樣,從御街下面陡長的石梯爬上來,從王府正面大堂驗身進入。饒是如此,對一個小小的城隍來說,已算是了不得之殊榮和特權,因為一般城隍、各司鬼判,其下之鬼更不待言,連御街石梯都不能上。
狄存法從最西端長梯而上,來到位於御街的第一座王府。先有一道大理石牌坊,雕刻繁複,氣派非凡,正中大書四字:生死吉凶。石坊後面約五十米,才是王府大門,雕樑畫棟之中,包裹著一扇大扁,黑底金字:秦廣王府。
狄存法在大門侍衛處驗過腰牌。腰牌是蔣王專賜,可通行無阻。進入大門,正逢殿側走出一鬼,身材高瘦,青袍白麵,頜下有三縷長鬚,正是第一閻王殿中書辦之一,名叫貝荃,迎住訝然道:“狄大人何來?”
狄存法忙打拱行禮,將他拉到偏僻處,低聲道:“貝大人有禮了。王爺近來忙於什麼,心情可好?”
貝荃帶著似笑非笑的神情:“狄大人心神不寧,言辭閃爍,怕是有什麼棘手之事吧?”
“貝大人真是目光如炬,小弟在終南山平白遭受羞辱,欲找王爺給我討個公道。”狄存法哭喪著臉道。
貝荃聽他簡述了事情經過,將他帶到一處僻靜廂房,讓先在此等候,待他下了值再過來。
喜歡禍福符請大家收藏:()禍福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