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六七章 較場演武

李正坤問鄂王是誰,也想跟著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央老頭帶著前去。

王老頭笑道:“鄂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到了鄂王宮,你見了便知。既然你酒已醒了,我們就一起前去吧。”

跟著老頭出了門,沿著村前大道往東走,十餘里後折往北,再行十餘里,只見前方有座高山,擁綠疊翠,風光秀麗,隱約可見山腰有一些金黃色的飛簷翹角,從綠樹翠峰之中伸出,似乎確鑿藏有一座大宮殿。

果然,王老頭指著那裡道:“那就是鄂王宮。”

上山的大道上已有絡繹不絕的鬼在往上爬,道路兩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站著威武的金甲武士,柱著高高的長槍,又不時有將佐一類的仗劍軍官往來巡視,整條山道顯得氣氛非同尋常,莊嚴而霸氣。

李正坤道:“從這種佈置看來,鄂王應是帶兵之鬼。”

王老頭道:“那是當然。鄂王活著時就統領著千軍萬馬,死後他的部將和兵卒大多也來投奔他。”

他告訴李正坤,聽說陰庭平都山曾派兵來討剿,要將鄂王山的鬼兵鬼將全部抓去進入輪迴,被鄂王打敗,陰庭無奈,只得跟鄂王談判,雙方達成協議,鄂王只收自己昔日在陽間的部將,其餘孤魂野鬼一律不予庇護。可因鄂王名氣太大,又愛民如子,很多鬼魂聞名來投,上不了鄂王山,就賴在山下,搭茅居住。無常殿、罰惡司聽說也曾奉命來捉拿山下鬼魂,但捉拿不盡,只得逐漸罷了;本地城隍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鬼魂們不作大惡,也懶得計較,任由發展,因此,圍著鄂王山慢慢形成許多聚居村落,有古代的,也有現代的,阡陌縱橫,雞犬相聞,倒也怡然自得。這裡沒有朝庭律令、官司衙門,各村依據鄂王喜好行事做鬼,凡鄂王喜者,眾鬼皆爭行,凡鄂王惡者,眾鬼皆避之,雖非王化之地,卻為德治聖境。陰庭聞之,竟派使宣慰,著鄂王代行鄂王山城隍,從茲以後,鄂王山一帶鬼清魂寧,各個村落的鬼魂都安居樂業、樂理好客、無滋無擾,成為陰間桃源。

李正坤聽完笑道:“將這一片地方賜予鄂王,陰天子倒還大方。”

王老頭道:“我們眼中沒有什麼陰天子,只有鄂王。”

為了維護鄂王,這老鬼居然出此悖逆之言!李正坤心頭好奇:這鄂王到底有何魅力,能令這些鬼魂神魂顛倒!

跟隨著熙熙攘攘的鬼流爬上半山,根據導引,李正坤和王老頭來到一個比兩三個足球場還要大的較場,是鄂王的演武場。

較場里人山人海,四周軍旗獵獵,場邊也站著持矛軍士。據李正坤觀察,那些軍士倒不為維持秩序,因為較場裡鬼魂雖多,沸反盈天,但秩序井然,沒有鬼鬧事尋釁。在較場靠北方向,一圈金甲武士圍出一個方形地塊,看情形象是準備用於鞭打黑牛的場地。

在方形地塊的上方,也即較場最北端,有一個寬闊高臺,高臺上面蓋著黃色的飛簷屋頂,用八根合抱金柱支撐著,高臺後面是背牆,背牆前搭著一圈裝飾著黃布的椅子,面對著較場呈雁翅排列。最中間兩張椅子高大闊綽,氣派豪奢,應是鄂王及王妃的座位。椅子後面立著一排顏色鮮明的旗幟,有軍旗有王旗。其中有兩面旗幟最為惹眼:一面為紅色大旗,上書斗大一個“嶽”字;一面為黃旗,上書“精忠岳飛”四個金色大字。

原來鄂王竟是大名鼎鼎的岳飛嶽武穆!

怪不得王老頭說只要見到鄂王,便知道是誰了。嘿嘿,凡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精忠報國的岳飛。

據宋史岳飛傳載:紹興元年,張俊請嶽)飛同討李成……嶽)飛請自為先鋒,張)俊大喜。嶽)飛重鎧躍馬,潛出賊右,突其陣,所部從之……嶽)飛設伏,以紅羅為幟,上刺“嶽”字。

又載:秋,入見,帝南宋高宗皇帝趙構)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又載:孝宗南宋孝宗皇室趙昚)詔復嶽)飛官,以禮改葬……建廟於鄂,號忠烈。淳熙六年,諡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李正坤深慚讀書甚少,讀史更少,竟不知岳飛乃鄂王,對岳飛的故事也只道聽途說過一些,連傳統白話小說《說岳全傳》都沒看過,遑論正史對岳飛的記載,更是聞所未聞,對此彪炳史冊、巨大的民族英雄所知甚少。看來桑青大學的常莫閬教授拉自己去歷史學院學習歷史,還是很有必要。李正坤在這一刻下定決心,不再扭扭捏捏,下學期開學回到桑大,便去歷史學院報到,全身心擁抱歷史。呵呵。

鄂王岳飛在高臺上大張“嶽”字旗和“精忠岳飛”旗,說明這兩面旗他很是看重,那這兩面大旗當初在陽間抗金戰場上到底有多利害呢?

據宋史岳飛傳記載:寇範汝為陷邵武,江西安撫李回檄嶽)飛分兵保建昌軍及撫州,嶽)飛遣人以“嶽”字旗植城門,賊望見,相戒勿犯。

又載:兀朮、劉豫合兵圍廬州,帝高宗趙構)手扎命嶽)飛解圍,提兵趨廬……嶽)飛張“嶽”字旗與“精忠”旗,金兵一戰而潰,廬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