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019 遇陰陽家

一行人經歷了這些,也就起了回縣城的念頭,隨後到縣城之後,一行人道別後分離。

此時就剩下劉銘和那位被救下來的老人,劉銘對著那位老伯說道:“這裡安全了,老先生,就此一別了。”

這位老人此時對著劉銘笑道:“不論生辰八字,單看命相,你這個人命宮印堂,有一片紫色發動,向上注入山根之間,可以肯定,運勢從今以後,可謂時來運轉,大富大貴之人。”

劉銘聽完,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唯物主義學生,很難相信這些。笑了笑,沒有說話。

老人似乎看出了劉銘的不相信,接著道:“閣下今年十六歲,剛剛應該經過一次生死大劫,因為缺木,斷木重生,可喜可賀,可謂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根據五行論,你天上火命,五行土旺,缺木,日主天幹為水,水主智,其性聰,其情善,水旺之人面黑有采,語言清和,為人深思熟慮,足智多謀,學識過人,你這人癸日丙辰時生,癸以戊己為官,而辰位是戊己土的官庫,故謂身坐官庫。癸以丙為財,而辰屬水局,使丙火無氣,命主大貴。”

劉銘對這個老頭子所謂的什麼天上火命,身坐官庫瞭解不太清楚,但是對於這位老頭子剛剛所說卻是驚嘆莫名,難道這個人真的是古代算命先生?

想到這裡,劉銘不由對眼前這種有種開始相信的心理,臉色神色開始恭謹起來。

那老人看著劉銘笑了笑:“你日主天幹為水,必須有火相助。所謂閱人先欲辨五形,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金得金剛毅深,木得木資財足,水得水文章貴,火得火見機果,土得土厚豐庫,金形白色喜白,木形瘦喜青,水喜肥黑,火不嫌尖宜赤色,土喜厚今色宜黃,此五形正局,合此者富貴福壽,反此者貧賤夭折。我是五行火氣過重,有火燒金之嫌,今日皆因師門所傳和田玉,險些命喪黃泉,幸虧遇到貴人,老朽在這裡感謝小哥,日後定當回報恩情!”

劉銘趕緊到:“老伯嚴重了,大恩不言謝,敢問師承何門?”

“陰陽五行學,”老人接著微笑,轉身走入人群,消失不見。

劉銘內心一片震驚:“陰陽家?!!”

劉銘腦海中不由回憶起陰陽家的印象。話說戰國時代,有一支專門主張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的學派稱之為「陰陽家」,當時以齊國人鄒衍、鄒爽為主要代表。

「陰陽說」是把「陰」和「陽」看作事物內部的兩種互相消長的協調力量,認為它是孕育天地萬物的生成法則。這正是老子所說構成世界的概念:「道生陽,陽生陰,陰陽生八卦,太極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隨著世界的複雜多變,當一切事物二分法的簡單思考方式,已經無法解釋眼前發生的現象。遂衍生出新的思考模式,像「八卦」是用來表示陰陽的移動與變化,代表著各種自然現象,可以用在推算時間的推移、自然的變化以及人生的各種際遇,充滿智慧的古人於是將這些現象的詮釋整理成「易」,至周朝流傳至今的參考典籍就是「易經」。

「五行說」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不斷迴圈並從而變化」的理論發展出五行相生相剋的觀念。研究陰陽五行說,能從天體的執行的計算來制訂歷法,掌握世間永珍。

到後來,發展出專門研究天體的「天文家」、研究歷法的「歷數家」後與「五行家」相結合。

到戰國時代,陰陽和五行漸漸合流,形成一種新的觀念模式,便是以”陰陽消長,五行轉移”為理論基礎的宇宙觀。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也稱”陰陽五行學派”或”陰陽五行家”。

可是劉銘記憶中,漢初陰陽家還存在,陰陽家學派在魏晉以後已不複存在。

難道這個時代,由於文人有才氣,那麼即使儒家正統,即使有罷黜百家,但是那些流派並沒有真正滅絕?還是有流傳,不過隱匿起來?

劉銘似乎隱隱猜測到什麼,不過又一頭霧水,等到老人消失後才晃過神來,迷迷糊糊的向家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