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新強調著客觀困難時,朱大咸笑著說道。
“將軍用兵,在下自然不敢有所微詞,但將軍可知道,這神策門的不同之處?”
“不同之處?”
“正是!”
隨後,朱大咸便解釋道。
“這神策門是南京城牆十三個內城城門中最不同尋常的一個,相關傳說是民間順口溜一則:“內十三,外十八,一個門栓朝外插。”而這“門栓朝外插”的城門指的就是神策門,民間順口溜形象地概括了它特殊的建築形式。神策門規模較小,城門在裡,甕城在外,甕城門也不正對著城門,而是開在甕城的東北角,所以神策門又被稱為外甕城城門。而這並不是它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南京內城的十二城門之中都只有一個門洞,唯神策門設左右兩個門洞。洪武年間宰相劉伯溫認為,這裡為兵家必爭之地,必須能攻能守,平時只開一洞門,另一洞門則緊閉。只有在軍情緊急、萬不得已時再開。”
朱大咸的解釋,讓餘新的眉頭猛然一跳,他詫異的看著朱大咸。
“還有一個城門?這,大將軍怎麼不知道?”
儘管曾在南京讀過書,但是鄭成功自然無從知曉這種軍國機密,自然題解不知道,在翁城之外,會修建另一道“隱門”。這道用磚石徹起來的隱門,看起來和普通的城牆並沒有任何區別,但平常門洞裡一直都用磚石堵塞,幾百年來自然是幾乎不為人知。雖這是軍事要塞,但由於地處荒僻,少有人煙。城門也是基本閉而不用。
也正因如此,儘管這裡正對白土山上大帳幕府山),但是並不為鄭成功所重視,而且這一帶的明軍戒備也是極為鬆懈,甚至穿著一身紅衣的三千忠義軍左翼營的官兵抵達神策門一帶時,一路上根本就無人阻擋,不過的對於神策門上的守軍來說,在看到這支援軍的時,還是嚇了一跳,不過也僅侷限於此,畢竟在這神策門一帶,足足屯守了五千大軍,郎廷佐之所以會將大多數部隊派駐於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已經命令人重新打通了隱門,以便在必要時,派兵從隱門出擊,奇襲城外的明軍。
那道“隱門”不過僅僅只有一道薄牆,只需要用撞木接連撞擊,就能將牆撞穿,然後城內的兵丁便從這個側門悄然出擊,襲擊城外敵人。也正因如此,郎廷佐才會將大部分部隊部署於此,以防止鄭軍從這裡殺進城內。不過他千算萬算,即沒有想到,會有人詐城,更沒有想到,詐城之人會以身犯險,用自己作為誘餌,誘使郎廷佐將神策門附近的守軍調往通濟門。
“你,你是說,只要輕輕一撞,便能撞開?”
聽著朱大咸的解釋,餘新整個人都驚呆了,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若是早知道,在神策門附近有一道不堪一擊的“隱門”,恐怕他早就撞開那門,殺進南京了,這會聽朱大咸這麼一說,又豈會不心動。
注意到餘新目中的躍躍欲試,朱大咸又加重語氣說道。
“正是,只需輕輕一撞,便能撞開那門洞,而且,現在朱軍門麾下部署已經探得此門的位置,只待通濟門那邊發動,郎廷佐調兵之時,即會撞開此門,殺入城中!”
“可,可沒有大將軍軍命,再則,若,若是郎廷佐不動的話,萬一打草驚蛇,又,又該如何?”
面對餘新的顧慮,朱大咸壓底聲音說道。
“那將軍又豈容奪城之功與眼前錯過?再則,有此破城之功?大將軍又豈會怪罪將軍?至於郎廷佐……”
沉吟片刻,朱大咸的目中閃過一道痛色。
“若其不調兵,我忠義宮上下自然拼死為將軍撕開一條路來!將軍只管領兵殺入城中即可……”
恰在他聲音落下的時候,空中隱約的傳來一聲響箭,聽著那聲音,朱大咸加重語氣說道。
“將軍,我家軍門已經發動,明史第一功就在眼前,還請將軍早下決心!”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