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章 紅線

運河河堤下一排鳥銃手用竹筒往鳥銃中倒著火藥的時候,看著鳥銃兵中手中的鳥銃,想到於後世文章中看到有關鳥銃製造如何低劣的描述,朱明忠特意扭頭問道身邊的徐又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子樹,這些鳥銃不會炸管吧?”

之所以會這麼問,是因為現在忠義軍的鳥銃,大都繳獲自清軍,其中大多數都繳於南京八旗軍械庫,雖說於庫中繳獲上萬支鳥銃,且都是三錢鳥銃,但是這些鳥銃製造年份卻從明朝的萬曆年間直至順治,橫跨足足小半個世紀。且不說它們的製造是否合格,就是放這麼長時間,用起來也不讓人放心啊。

“回軍門,這些鳥銃雖說新舊雜之,但皆已經進入試放。像這些三錢鳥銃,都是先裝藥一錢,再添二錢,再添三錢,如此試放之後,暫歇片刻之後,然後加至四錢,用彈又試;如此試放之後,方才會發至兵卒手中……”

作為忠義軍中最擅長火器的徐又錚,自然對鳥銃極為了解,這上萬支鳥銃,都是由他一手操辦試射,甚至就連鳥銃兵,也是他一手培訓。

“軍門,有句話,在下不知當說不當說!”

“有何不能說的?”

見徐又錚又是這副謹慎模樣,朱明忠便笑說道。

“朱某早就說過,與我軍中,大家只管暢所欲言!朱某絕不會做以言罪人之事!”

之所以會如此提醒徐又錚,是因為朱明忠實在受不過這個時代的人人們,總喜歡拐彎抹角,如此一來不知道會耽誤多少事情,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會不止一次的告訴他們,讓他們無論有什麼建議、想法,皆可暢所欲言。

“軍門,虛心納諫,實是我等之幸!”

看著遠處堤壩下方的那一排棉甲、鐵甲,心知軍門用意的徐又錚先拍了個馬屁,然後才繼續說道。

“這清虜行軍打仗素來著以重甲,按前人所言,清虜多明光重鎧,鳥銃之短小者未能洞貫,除此之外清虜還使用穿戴多層盔甲,先以重甲外披綿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如此重甲絕非鳥銃所能洞穿,至少在百步之外,斷無可能洞穿重甲……”

在他的話聲落下的時候,那邊的傳來一陣槍聲,就像是為了驗證徐又錚的話似的,在百步之外,即便是那些使用五尺長管的魯密銃也未能擊穿那幾件重達三十斤的鐵甲。

百步、七十步、五十步,直到五十步時,那些長度超過1.5米的魯密銃才能擊穿鐵甲,儘管在七十步上,它就能擊穿棉甲,但是七十步……不過只有五十來米!

這麼近的距離,要鳥銃又有什麼用?

終於直到接近到三十步的時,那些造於萬曆以及天啟年間的三錢鳥銃,總算是擊穿了繳獲自南京的清軍鐵甲,面對這樣的結果,朱明忠的心底只剩下一個念頭——要這鳥銃又有個屁用!

甚至說連忙先前寄予厚望的排隊槍斃,這會也因為鳥銃的威力而變得的希望渺茫起來的,甚至就連朱明忠的臉色也顯得很是難看。

“若是軍門想破清虜重甲,在下曾於《神器譜》上見過的搬鉤銃,也就是大鳥銃,不過清虜入關後,因懼怕漢人用大鳥銃破其重甲,早就將其悉數盡毀,只留二錢、三錢鳥銃,所以我等於南京才未曾繳獲,若是軍門有意,不妨制以大鳥銃,如此清虜重甲必可為其所破,……”

大鳥銃……

不就是大口徑的火繩槍嗎?

瞧著已經收隊的鳥銃兵,朱明忠點點頭,然後說道。

“這大鳥銃必須要制,只是時間來不急啊……”早在江陰的時候,朱明忠就曾想過製造西式的大口徑火繩槍,當時沒有時間製造,現在同樣也是如此。

“不過,現在也可以試試,,咱們不是從南京請來的有制銃能手嘛,看看能不能試製大鳥銃,這件事,你親自負責,務必儘快製出大鳥銃來……”

說話的時候,看到那些提著鳥銃正準備離開的兵卒,朱明忠便說道。

“子樹,取一支三錢鳥銃送到府上,我也瞧瞧這鳥銃到底是什麼模樣!”

求支援、求月票……歡迎大家加入《大明鐵骨》讀者交流群:一起討論小說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