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章 往何去

點點頭,閻爾梅並沒有解釋為什麼會留於清河,而顧炎武又把目光投向傅山。

“不知青主兄又及往何處?”

“自然是清河!”

傅山笑著說道:

“為兄之所以願留於清河,除了忠義軍上至經略下至兵卒,敢以用命,皆是我大明之中流砥柱外,更是因為清河位於江北,他日我大明北伐,以朱經略之悍勇,忠義軍之彪悍,其必為北伐之先鋒,如此,不正是我輩所欲?”

接著他又笑著對顧炎武說道。

“再則,清河朱經略雖起於草莽,卻素有忠義之名,陷常州、克南京、平江北、戰宿遷,其每戰必身先士卒,全軍上下無不不奮勇用命,於我大明可謂一片赤膽忠心,如此忠義之士,我等再不去投奔,還欲投奪何人?”

儘管並不知道朱明忠孤軍北伐的背後原因,但即便是在山西,亦曾聽聞他的忠義之名,對其也是心馳神往已久,這次南下傅山自然願意前往清河,投奔朱明忠。

“延平者,雖素有忠義之名,然其父兄皆囚於清虜之手,若是北伐必有所忌,再者……”

話聲壓低,傅山繼續解釋道。

“鄭家起於閩省,曾事隆武帝,麾下文臣武將如雲,其克以南京之後,江南遺民無不紛紛投奔,我等前去投效,焉能得之以用?朱經略起於草莽,如今江北初定,正是用人之時,我等前去投奔,必定可一展所長,為大明中興略盡綿薄之力,如此不正是我等十數年之願?”

如此一番解釋,讓顧炎武頓時便如茅塞頓開似的,想通了其間的因由,可不就是這個道理,別說是鄭成功那裡,便是南京,張煌言幕中又怎麼可能少得了人才,就憑其於江南的名聲,恐怕亦如過江之鯽一般。如此一來,他若還去湊個熱鬧,又怎麼可能得到重用,從而一展所長?

相比之下,確實沒有比朱明忠更合適的人選了,畢竟其起於草莽,數月之前,天下之人誰曾聞其名。其之所以名揚天下,全是憑數場大勝之功,其身邊幕僚必定有限,投奔於其幕中,自然有機會一展所長。

至於升官發財,皆非他們所願,若是想要升官發財,又何需等到今日,當年清虜下詔之時,入京便可得以官身。他們十餘年奔波,所思所想皆是為復以大明江山,為的是大明中興。

“青主兄所言甚是!”

在道出這番話之後,一路上一直猶豫不決的顧炎武終於不需要再作任何猶豫,那原本舉棋不定的心思反倒是平靜了下來。

一路上三人談談笑笑,不時偶有所感的談以北方的山川地形,說道著各自的北伐大計,心情自然很是愉悅。在斷黑時分來到了,一行人來到了一處驛站,既便是天色斷黑,可卻仍然看到了那驛站關卡處飄揚的那片旗幟。那旗上似乎書寫著斗大的“明”字,隱約的還能看到,驛站下身著赤衣的兵卒。

同樣樣是一身赤色道袍,自號“朱衣道人”的傅山,連聲說道。

“我大明之兵,或著赤衣,或著黃衣,過了此驛必是我大明之土了……”

在說出這番話時,隱居於太陽城郊僻壤,自謂“僑公”,寓意明亡之後,自己已無國無家,只是到處做客罷了。更寫出“太原人作太原僑”的詩句表述內心痛苦的傅山,許是一時過於激動。在終於看著那面飄揚的“明”旗時,那淚水瞬時便如雨下一般……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