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章 論政

反問時見他們四人皆陷入沉思之中,朱明忠面上的笑容變得更濃了,這個時代的人無法理解什麼是官府的信用,亦無法理解,明朝鈔法敗壞的根源不僅僅只是信用。

“自然是利之所趨,行商販運貨物,若攜銀錢多少不便,而米券卻可於米商處通兌銀錢,雖有貼水,但卻少去隨身攜帶銀錢的風險,而米商之所以願收兌米券,除與官府所議,憑一石米券可於江北直至常州皆可換米一石外,其可利用米券千里販糧,從而省去轉運之苦,將轉運負擔全懶官府,若官府意維持米券之信,就非得通兌米券不可……”

研究了一天的米券,顧炎武自然知道,大家為什麼可以接受那一紙米券。

“究其根本,就是那米券上所寫,憑券可於官倉取精米一石!”

“正是如此,今日江北有人肯以一金而買一張紙!正是因為憑券可於經略衙署治下換米一石!”

展顏一笑,朱明忠的臉上甚至顯得有些得意,在確定要與滿清打一場“貨幣之戰”之後,在鑄劣錢降低順治通寶信用的同時,如何建立自身的信用,也必須考慮在內,他並沒有選擇鑄造足值的制錢。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透過軍餉局的用來發放軍餉的米券,去建立另一個信用體系。

“可經略難道就沒有看到,這米券為米商所用,其可從中謀以暴利嗎?待到官府不負其累時,又該如何?”

傅山有些焦切的追問道。

“官府如何不負其累?”

看著面帶焦色的傅山,朱明忠解釋道。

“只要控制好米券的發行,縱是米商每月得到些許銀利又有何妨,今日我軍餉局所發之米券,非但可以行於江北,既然是於南京,亦可通兌。當年先帝欲以厲法所行之鈔,尚為人所牴觸,而我米券卻為人所接受,如此豈不正利於我!”

信用!

瞬間,顧炎武、傅山以及閻爾梅似乎明白了,他們無不是驚愕的看著經略,而閻爾梅更是失聲道。

“經略所圖難道是以米券代以寶鈔,待他日百姓接受米券之時,再印千萬米券?得金千萬?”

閻爾梅的話音剛落,一旁的王略便立即反駁道:

“用卿休得亂言,當時議行米券,即有定策,米券累計所發不得超出衙署每月餉米之需,不可多發一石。”

當初發行米券時,就已經定下了基本的發行方針,畢竟這米券關係到官吏、官兵能及工匠的薪餉。

“今日坊間商人愛用米券,皆因米券之信,若是濫發米券,待到百姓不用之時,豈不亂我軍心,如此損已利人之事,朱某豈會為之,今日眾人愛用米券,所用者無非是為其之方便,行商用其,可省銀錢隨身攜帶之險,而米商用其可免轉運之費,其間看似官府失以錢利,讓商人盡得米券之利,可別忘了……”

說話間,朱明忠對王略問道。

“起田家中可有米券?命人取一張過來。”

作為戶總司務的王略家中自然有米券,不過片刻功夫,便有下人取來了一張米券。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