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未曾考慮過此人是忠是奸,其實這根本就所無謂,就像張煌言一般,他朱明忠雖說出自父王麾下,但其絕不是父王的親信,這才是最關鍵的!
“世子,屬下倒是聽說一件事!”
見世子有了興致,馮錫範才繼續說道。
“屬下聽說,那朱明忠以江淮經略衙署的名義上書王爺,稱欲對仕清偽官加以清算,從而明正典刑,令天下人不敢再為為清虜效力,不敢再為漢奸!”
提及此事時,馮錫範的臉上帶著喜色,在他看來這根本就是自取滅亡。
“哦!”
馮錫範的話,讓鄭經的眉頭猛然一跳,然後看著他急聲問道。
“此事當真?”
“回世子,若是不錯的話,現在王爺他們肯定正在討論此事!”
“好!”
鄭經一聽,立即吐出一個字來。
“若是他姓朱的,當真提出此議,到時候本殿定會支援他,此等好事,我等又豈能反對!”
別說鄭經不會反對,就是王府的官員之中,同樣也是無人反對,在所有人看來,這都是一件好事——對王爺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
“大將軍,以下官看來,此議甚好,甚好,非但抄沒偽吏家產,可以用於充實軍需,而且又能威懾屑小,令其不敢再像過去一般肆無忌憚為滿清效力,助紂為虐!”
抄家!
這是好事!
尤其是對於那些出身閩省的府中官員來說,他們與江南士林本就沒有太多的瓜葛,甚至可以說,江南士林本就瞧不起他們,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提出對江南事清官員家產動手的建議,自然不會有人反對。
非但不會反對,他們中的一些人,反倒覺得是件好事,儘管表面上抄家可以解決二十餘萬大軍的軍需,但他們所想的卻是另一件事——作為提出者的朱明忠,必定盡落罵名!
對於南京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非但可解決軍需用度,如此一來,正像成仁所言,不需一兵一卒,既可瓦解清虜於北方各省統治,南直隸、江西以及浙江本就是文教重地,出仕官員豈止萬人,他們或是於京中,或是於地方,憑此一招,即可令其人心惶惶不可終日,事親至孝者,必定棄官返鄉,而留任者恰正是不忠不孝之鐵桿漢奸,如此鐵桿漢奸者,縱是沒其家產,流其家人又有何妨?”
即便是王忠孝面對這件事中所帶來的利益,一時間也無法找出拒絕的理由,他非常清楚,這件事對王爺的益處。自奪下南京之後,王爺的聲望一直為江北所壓制,也正因如此,而江南士林人心又大都為張煌言所用,朱明忠的建議對於王爺來說,非但沒有任何損害,反倒有利於王爺,如此一來,王忠孝又豈會拒絕。
“此議一出!只恐怕天下士民之心離亂徒生啊!”
相比於王忠孝等人的贊同,鄭成功又一次看著那份公函,這份公函是朱明忠的呈請,在接到這份公函的時候,他甚至懷疑是不是看錯了,畢竟但凡稍有理智者,都知道,作為這一建議提出者的朱明忠,從而非但不可能獲得絲毫利益,甚至可能從此為士林所唾棄!
甚至可能盡失民心!
何謂民心?
民心從來都不是老百姓的心思,而是士林的心思,畢竟對於也許終生都不會離開村子的老百姓來說,他們更相信那些讀書人話語,這人心之所以在大明,正是因為讀書人心在大明。
而現在,朱明忠這一招,儘管有邀好遺老之嫌,但卻得罪了另一群人——數萬出仕滿清以及赴滿清科考計程車子。
“廢除其功名,勒令其退還取清虜功名後積免的錢糧,再加上了流徒仕清官員的家人,沒其家產,成仁……”
眉頭微略一皺,鄭成功滿腹疑惑的說道。
“到底為何行此昏招?”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