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章 海軍

恐怕只有老天才知道!

“勝負難料啊!”

感嘆中,鬱洲島已經近在眼前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位於海邊輪窯廠那高聳的磚紅色煙囪,那裡正向空中噴吐出濃厚的黑煙。

這個高聳的磚紅色的煙囪就這麼昂然的樹立在鬱洲島的青山綠水間,對於朱明忠來說沒有任何的違和感,輪窯廠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一種工業文明的基礎。

第一座輪窯廠是去年誕生於清河,現在清河的建築都是紅磚建築,而且輪窯廠不僅僅是生產普通紅磚和耐火磚的磚廠,同時的它還是水泥廠。原本製造水泥並不在朱明忠的計劃之中,畢竟當時面對來自達素十萬清軍的壓力,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考慮水泥等基本的建築原料,直到擊敗達素之後,在忠義軍開始修建軍營時,面對磚料的不足,朱明忠立即想到了生產效率更高的輪窯磚廠。它是十九世紀中期,德國人所設計的一種連續式窯爐,儘管在二十一世紀輪窯一種落後的熱工裝置。但是在這個時代,它卻是非常先進工的設計,而且具有連續性生產,產量較高,可以採用各種燃料,建造費用低等優點。

也正是得益於數座輪窯廠的建立,才使得忠義軍在冬天前住進了磚瓦營房中,當然,輪窯廠的另一個功能就是生產水泥。從一開始,朱明忠所想的就是是因陋就簡的燒製一種代水泥來滿足工廠以及軍營的施工需求。而這種水泥又叫做“磚瓦灰水泥”,在八十年代前,不少農村公社都曾使用過。它的生產不需要複雜的裝置流程,生產工藝簡單到極點,就是把握磚瓦或者陶器粉碎成粉狀,然後加入石灰、石膏,既可以直接使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之所以知道有這個東西,是因為曾經聽父親提及過,因為老家的老宅,就是用的這種水泥建成的,因為當時很難弄到買水泥的工業券,所以對於這種代用水泥朱明忠並不是很瞭解。所以當時才讓人將燒好的紅磚運到衙門裡做實驗。吩咐府中的雜役一一敲碎把磚頭塊敲成小塊,磨細的工作,朱明忠自然想到的石碾,不過最後發現石碾的工作效率並不怎麼高,不過用於試驗倒也勉強可以使用。

將磚塊碾成細粉過篩之後,朱明忠把這些磚粉和石灰混合,然後又加水拌勻,在親兵和衙署官員的不解之下,這些“水泥”被用來砌一堵磚牆。而朱明忠同樣也是滿含期待,畢竟他也想親眼看看這個傳說中的水泥是不是真得有效。儘管老家的老家就是用這種水泥建成。

而最終的結果證明這種水泥完全可以使用。儘管它不能和矽酸鹽水泥相比,但是可以用來作為建築材料的黏合劑,甚至也能用來充當混凝土。至少比用黃土石灰混在一起的粘土更結實一些。

而鬱洲島上這個磚廠,更主要的功能是作為水泥廠——除了作為建築材料的黏合劑之外,島上的炮臺等地方,都是使用的混凝土,而且並不是簡單的混凝土,而是透過加設竹筋的混凝土,增加竹筋可以增強混凝土的抗拉力和抗壓力,這是因為沒有鋼筋不得已的選擇,而相比鋼筋,竹子韌性強,抗拉抗壓力好,能增強混凝土的整體性。只不過在選用的竹筋經過縝密的防蛀處理,灌注混凝土時有細緻的操作規程,比如操作時絕對不能留氣孔,竹筋必須排得很細。

也正因如此,鬱洲島以及連島炮臺的堅固程度遠超過這個時代的炮臺。在船隻進港的時候,可以隱約的看到那位於山坡上炮臺,那用混凝土以及巨石築成的炮臺,顯得很是威武,一個個黑洞沿的炮口,直指著大海,待到兩島的炮臺防禦體系完工之後,這裡將會擁有超過三百門從9斤直至24斤各種規格不同的火炮,甚至在港灣的入口中,還有一個標準的星型稜堡。

“經略,若是基隆能有這樣的炮臺,想來到時候,基隆自然也就安全無慮了!”

錢磊的話讓朱明忠笑說道。

“不可能!”

搖搖頭,朱明忠手指著港灣入口處的尚未完工的稜堡說道。

“且不說建立這樣的堡壘、炮臺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即便是在時間上、人力上,以現在基隆的條件也都無法滿足,別忘,即使是咱們在鬱洲島投入了近萬勞工,完成這些堡壘、炮臺仍然需要至少兩年的時間,我們之所以在這裡投入這麼多精力、財力修建堡壘、炮臺是因為,鬱洲島未來是我們的海軍大本營,至少是大本營之一……”

注視著岸上的船廠、碼頭以及港灣中的一艘艘各種各樣的船隻,儘管其中真正的軍艦不過只有二十幾艘,但朱明忠的目光仍然顯得有些激動。

海軍,這是我的海軍!

再也不會有什麼水軍!

只有海軍,這支海軍將會於此啟航,駛向屬於他們的大海!

“海軍?”

錢磊的不解讓朱明忠點頭說道。

“是的,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忠義軍水軍了,只有海軍!只有忠義軍的海軍艦隊!”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