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8章 瑣事

看著錢磊,朱明忠反問道,儘管在忠義軍的軍令部有後勤部,但是諸如軍裝、軍鞋等軍需的生產,都是衙署協助採辦,而這種採購辦法是朱明忠從後世學來的那一套辦法——分包,將軍裝、軍鞋的採購,分包至各縣,再由各縣委託給擅長針線的女眷縫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去年正是憑著這個辦法,解決了數萬新兵的軍裝以及帳篷等物資的生產,畢竟平均到每個縣,每縣也就只有一兩千套。按道理來說,是不應該出現這樣的事情啊。

“去年都沒有問題,怎麼今年有問題了?”

朱明忠有些不解的問道。

“回經略,去年採辦軍服、帳篷時,當時只要求數量,而不要求質,以至於軍裝針腳各異,以至於官兵操練時,時有衣服針腳扯破,官兵上下對此無不是哀聲怨道,所以這次下發圖樣時,對縫衣的針腳有要求,一寸幾針,且需用雙針,從而務求堅實,以避免兵卒訓練時因其動作扯破軍裝”

朱大咸的解釋,讓朱明忠微微一愣,他這才想起來,這個時代的縫製衣服是全憑手工縫製,即便是他的衣服,也是女工一針一腳的縫製,只不過相比於普通的軍衣縫的更精細一些。

“這是因舊式軍衣只需用鬆散針線縫製即可,而新式軍衣,因其款式要求,需要用密集的針腳,所以非但現在軍衣的加工價高,且縫紉女工縫製不快,如此一來,這軍衣供應自然也就有問題了,還有就是軍鞋,在按忠義軍營制每週六天,有五天需要日夜操練,每天日出時分,需先武裝拉練十里,然後再於訓練場上操練隊形,日日如此,這布鞋自然是不耐操練,按營制每年四雙布鞋,兩單兩棉,完全不夠兵士使用”

錢磊的解釋,讓朱明忠只覺得一陣頭大,來自後世的他,壓根就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

“再就是這軍衣又豈是一套外衣,按新定的營制,三年役期,每人發冬服兩套、春秋兩套,大衣一件,中衣兩套,現在忠義軍全軍包括新兵在近十七萬大軍,僅軍服就需要數十萬套,如此供應不上,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過去怎麼沒有人說過這些?

眉頭皺成一團的朱明忠,怎麼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問題,甚至就連同呢絨的縫製也碰到了問題——很多女工都沒有縫過那麼厚實的料子。而對於習慣了後世工業社會大生產的朱明忠來說,這一切問題都是他未曾想到的,現在被擺放到了眼前,自然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最後,他還是頗有些無奈的道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好了,暫且不考慮這些,嗯,先保證每人兩套棉布的春秋裝和內衣,至於冬裝,現在天氣已經轉暖,現在沒的必要製作冬裝,先緊著急需的來”

春秋裝實際上就是棉布縫製的單衣,相比於冬裝,單薄的春秋裝更容易縫製。

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想到損耗量大的鞋子,朱明忠稍作沉思後,看著腳上的的皮靴,這種皮靴並不屬於傳統的中式靴子。而是他設計的“普魯士式”的高筒靴,不過因為製作複雜、成本相對昂貴,只有軍官和衙署的衛兵才會穿著這種靴子。之所以昂貴,是因為牛皮的縫合費時費力,所以才僅侷限於少數人穿用。

“也許,可以在軍隊中推廣皮靴”

看著腳上的黑色皮靴,朱明忠暗自尋思著,不過要想要在軍隊中推廣皮靴,就要解決一個問題——軍靴的縫製,儘管這些皮靴都是用桐油麻線縫製,但卻是用手工縫合,縫製起來可以同樣的費工費力,更重要的是成本昂貴,這才是阻擋它推廣的根本原因。

“要想個辦法,先解決這個問題”

於心底沉思著,心知瞧著不起眼的鞋子。直接關係到軍隊戰鬥力的朱明忠,一邊尋思著如何解決軍鞋的問題,一邊吩咐道。

“鞋子磨損,這個現在也沒有辦法,畢竟這些皮靴都是官佐自費購買的,嗯,可以暫時先推廣草鞋,讓士兵們自己打草鞋,至於布鞋,留著行軍打仗的時候再穿,先勉強對付一下”

幾乎是自然而然的,朱明忠想到了草鞋,其實對於草鞋,他並不陌生,在忠義軍剛剛成立的時候,士兵們的鞋子大都是草鞋,在對於長期處在窮困狀態的官兵來說,他們在當兵之前,有不少是苦力出身,過去就穿不起布鞋,自然只能穿草鞋了。草鞋幾乎不需要什麼成本,可以隨地取材自己動手來製作。第二,是習慣。草鞋本是南方農民普遍的穿著,大多忠義軍士兵,基本全由南方農民徵召組成,穿草鞋也是從小養成的習慣。而實際上,對於遍佈水網的南方來說,草鞋可能真的比布鞋更方便。

也正因如此,甚至直到大量的鹽丁補充入軍隊的時候,草鞋也是他們的“標配”,不過後來隨著布鞋的普及,尤其是經濟條件的改善,使得忠義軍可以發放制式的布鞋給士兵,並向軍官發放皮靴。

不過儘管如此,布鞋在軍隊中,仍然沒有取代草鞋,忠義軍計程車兵只要一有空閒,便會自己動手打草鞋,這幾乎成為這個時代士兵生活中的重要簡影。行軍作戰身上總要帶兩三雙草鞋,預備在舊鞋穿破時替換。草鞋基本由稻草編成,若想再結實耐穿一點,有條件的也會在稻草中間雜以麻縷或布條。

而當士兵們在打掃戰場時,對於敵方士兵屍體上的不能穿的破軍裝甚至爛布條也要扒下來儲存起來,留作以後打草鞋用。而到後來,因為忠義軍的厚餉,加之布鞋便宜,所以忠義軍現在基本上已經見不到草鞋,尤其是那種冬時的草窩鞋並不適合忠義軍的佇列訓練,所以從進入冬天起,忠義軍就要求士兵必須穿布鞋,而不得穿草窩鞋。

但是現在,面對驟然膨脹起來的軍隊,民間的製鞋作坊,自然也就無法滿足需求,而更為重要的是——新徵兵都是徵召兵,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拿著厚餉,如此一來,容易損耗的軍鞋自然也就變成了問題,擺在了眾人的面前。

其實又何止是這一個問題,軍隊數量的膨脹,帶來了太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最終都可以歸於一個問題——後勤。

“看來,是時候成立現代化的軍事後勤機構了!”

想到從入江北以來,一直執行的那種分工式的由地方協助實施的後勤保障,朱明忠便意識到,這種後勤保障已經不可能再滿足軍隊發展的需要,有必須建立現代化的後勤保障機制。

心底這麼沉思著,朱明忠開始思索著後世各國通行的一些後勤保障機制,儘管對於那些機制並不怎麼了解,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這種分包式的生產,已經不適合軍隊的發展需要。

“嗯,也許,應該可以建幾座被服廠、軍靴廠”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