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章 前奏

雲遮霧障的熱帶雨林內樹木參天,莽莽雨林綿延千里,樹冠遮擋了陽光,昏暗不見天日的環境令人望而生畏,古時這種莽莽雨林大都被人們視為絕境。雨林間山道隱約可見,但人們不過只能看到幾十步之外甚至幾步之外,再往外看去,便是是不可知的雨林腹地。山路狹窄非常,不過只能容兩三人並排透過。

極目所觸之地,遍眼的山林,濃濃的綠色挾雜著雨林中所有特有的溼氣撲面而來,對於生長於中原的人們來說,緬甸的雨林實在是太綠了,綠的使人透不過氣來,綠得讓人無法喘息,似乎這裡的一切都是綠色,有的只是綠色,綠樹、綠草、綠藤、綠地,甚至就是連那空氣也是綠的,雨水同樣是綠的,甚至就連同那毒蛇飛蟲也都是綠的。

整個世界似乎就是一個令人窒息的綠色海洋!

然而就在這樣的綠色海洋的那狹窄道路之中,此時卻行進著一支隊伍。他們全部是蠻夷短衣,手執藤牌與短刀大斧,一支象隊夾在隊伍的當中,大象身上的象騎手們手執長矛,身著皮甲,而且大象的身上還駝著糧食,跟在大象後面的馬騾同樣駝著糧食。

這支隊伍在經過一座村莊時,坐於大象的頭領吩咐一聲,立即這群兵卒立即往村莊撲了過去,個個無不是如狼似猛虎般的在竹樓裡的查搜著,以便搜取更多的糧食,至於那村寨的頭領更是惶恐的跪於一旁。或許,在這村寨之中,這位頭人掌握著全村數百人的生殺大權,但是在這位領兵數千人孟族頭領的面前,卻根本就不值一提。只是不住的叩頭,希望能夠少拿走一些糧食。

“告訴他們,我們奉大王徵召入阿瓦城勤王!按王令,沿途村寨必須給我大軍提供糧食!”

坐於象背上的白山甚至都沒有看上地上的那位頭人一眼,然後便直接吩咐象夫繼續趕路,這隻數千人隊伍就這樣在這茂密的雨林中,一路朝著阿瓦城趕去,而與此同時,緬甸大地上,數百支接到勤王命令的隊伍都在往國都的方向趕去,這些隊伍少則數十人,多則數千人,他們都接到了勤王的命令。對於接受了緬王緬鐸和貝葉符的他們來說,在接受緬甸保護的同時,同樣也要在必須的時候,接受緬王的徵召——派出族中的壯丁,接受緬王的指揮。而數月前,緬王之所以能夠徵召十五萬軍民抵擋李定國、白文選的進攻,正是憑藉著各地頭人的支援和他們的援軍。這一次,只不過是再次徵召一批援軍罷了,對於阿瓦城內的緬甸君臣來說,似乎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在來自各個方向的援軍往阿瓦城趕去的時候,當初倡議再如土兵誰都不曾想到,在這些援軍之中,看似浩浩蕩蕩的隊伍之中,同樣也夾雜著其它的一些人,儘管這些人看起來和周圍的那些短衣短褲,身背藤盾、手拿鋼刀的土兵沒有任何區別,可是他們的相貌卻多少有些區別,不過混雜在那些人中,倒是誰也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存在。

坐於大象上的肖新任看著周圍密佈的雨林,那神情越發的凝重起來,如果不是有白山這位孟族的頭人相助,蒼促進入雨林之中,恐怕弟兄們不知道得有多少人死於其中,即便是這些生於此、長於此的孟族人,在過去半個多月的行軍中,也死了不少人。

“咱們還在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阿瓦?”

此時的肖新任顯得有些急切,他擔心時間長了,那邊會生出什麼變數來。

“將軍,最多隻要3天,3天后,咱們肯定能到阿瓦!”

白山看著身邊這個相貌與孟族人沒有什麼區別的明軍大隊長,輕聲說道。

“將軍到時候真的不需要小臣的幫忙?”

白山的語氣中帶著些疑惑。

一個月前,一個明國的商人悄然駛到了來到他的山寨之中,對於明國的商人,他並不覺得陌生,畢竟,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時常有明國的商人經海路來緬甸經商,而且不乏有商人進入山寨,而讓他意外的是,那個商人是明國的使者,那明國的使者再一次向他頒發了金字紅牌,他又一次成為了大明的大古刺宣慰使——百年前,莽瑞體敗其先祖之後,孟族人不僅失去了河口富庶的土地,甚至不得不避入貧瘠的山林之中,至於那大古剌宣慰司,也不過只是孟族人記憶中的輝煌罷了。

而明朝使節的冊封,讓白山看到了重振孟族的機會,甚至明朝使節還承諾,他們會派艦隊幫助他從緬人手中奪回落坑、八都馬等港口地區。

其實對於白山來說,即便是沒有這個承諾,他同樣也會幫助大明,他樂意看到大明削弱緬人,只有如此,孟族才會有再次崛起的機會。也正因如此,他才會全心全意的幫助明軍,甚至不惜帶領全族近半數壯丁。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他身邊的這位將軍,除了需要混在他的軍中一同前往阿瓦外,其它的,似乎並不需要他的幫助。甚至他都已經想好了,那怕是死傷千人,也要幫助這位將軍,完成他們的任務。可對方又一次拒絕了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白宣慰使,標下和兄弟們只需要進入阿瓦城即可,到時候,自然會有人接應!”

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肖新任自己的語氣都有些不太確定,在阿瓦,還會有誰來接應他們?

又怎麼接應他們?

想到這,肖新任朝著阿瓦城的方向看去時,看著那密佈的雨林,眉頭微微一鎖,心底難免擔心起接下來的行動來,不過儘管如此,他仍然拒絕了白山的幫助,畢竟,有些事情,並不能讓外人瞭解太多。

當一路路援軍朝著阿瓦城的方向開去時,此時的阿瓦城似乎並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商人們仍然在這裡做著生意,在這座緬甸的國都之中,除了緬商之外,還有一些來自雲南的商人,他們自稱是滇商,不過這些商人數量極少,不過僅只有十幾戶而已,而且大都是客居此地數十年,畢竟這裡既不是北陸路重鎮八莫,也不是沿海的港口,明商的數量自然不多。不過儘管數量不多,但是自從永曆朝流亡至阿瓦之後,這些明商,總會嘗試著給予流亡的廷一定的幫助。

不過相比於流亡朝廷中的上千百人,這些明商偶爾接濟的米糧,不過只是杯水車薪罷了,但是對於坐吃山空的永曆君臣而言,縱是杯水車薪,也能解一時之急。

儘管表面上被安置於阿瓦城河對岸的永曆朝廷君臣,並沒有被軟禁,朝中的錦衣衛仍然守衛著那木城,在那木城之中,大明朝廷的體統還要,甚至每隔數日還有商販雲集於木城外,但是進出木城的道路,卻一直都有緬軍控制著,進出這裡的商隊都需要經過檢查,不過對於緬人商販的檢查總是寬鬆一些。而對於明商的檢查倒是極為嚴格,大有一副唯恐被永曆會被明商暗地裡接應走的樣子。實際上,在幾次索要皇帝失敗之後,李定國也曾嘗試過將皇上接應走,但是計劃總是無法達成。

“當初之所以晉王接應沒有成功,一是因為其沒有在事前進行詳盡的準備和計劃,這二是因為參與計劃的人太多!”

面對到訪的張鋒揚,李天林認真的說道。

“任何營救行動,都必須要有充足的情報作為支援,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晉王在實施營救計劃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情報支援,之前也沒有充分的準備,再加上其試圖營救的人太多,所以直接導致了行動的失敗!”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