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0章 晉王途

“殺無赦!”

李定國的這一聲“殺無赦”道出來的時候,只讓眾人的心頭無不是一顫,他們立即意識到,晉王可不是說說,以至於這屋中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就連那溫度也隨之降低數度。

就在眾人面色為之一驚的時候,已經打定主意的李定國看著眾人繼續說道。

“至於我西營將來如此,此事,本王自有主張!”

接著李定國的聲音平和了下來,他看著眾人勸慰道。

“大家別隻看著眼前的這點雞毛之利,這淮王掌握江淮,那江淮是什麼地方?雖說趕不上江南,可卻也是天下最為富庶之地,單就是兩淮鹽場,每年所入又豈止數百萬兩,再說淮王的麾下更是兵強馬壯,這河口兵船數十,紅夷大炮豈止千餘,水師尚是如此,更何況陸師?若是與淮王交惡,我等即便是得一時之利,那將來淮王報復又該如何?”

看著眾人,李定國試圖用現實告訴他們,淮王和其它人不同,他的實力太過雄厚,這樣的“實力派”絕不能輕易得罪,非但不能得罪,反而還要儘量交好,見眾人陷入沉思,李定國又繼續安撫道。

“而觀我西營,且不說今日已經不見昨日之盛,而且餉械皆有不足,若是能交好淮王的話,那麼以淮王之義,不惜萬里迎駕,以護我大明朝廷。若是我西營有所需,想來淮王亦不會吝惜銃炮。”

這樣安撫眾人的話語,別說是房中的諸將,就是李定國自己也不信,或許淮王富庶,但他又豈可能接濟他人餉械。更何況是相隔萬里,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可是現在,為了安撫眾人也只有如此了。

但是幾個時辰後,待到李定國又一次與那位定南同知見面的時候,從丁玉傑口中道出來的一番話,卻完全顛覆了李定國最初的想法。

“你的意思是,淮王願意助本藩軍餉、兵器?”

驚訝的看著丁玉傑,李定國的言語中盡是驚訝,那目光中更是帶著懷疑。如果說先前與部下所說,只是為了安撫眾人,以免得罪淮王的話,那麼現在丁玉傑話中透露的訊息,卻讓他一時間有些難以適應。

“回晉王,在來時王爺就有叮囑,晉王是我大明抗清之中流砥柱,這些年來若無晉王於西南支撐,我大明朝廷恐早已落清虜之手,大明能有今天這局面,晉王可謂勞苦功高。這西南素來貧瘠,西營弟兄裝備多有破損,所以若有可能,務必儘可能多給兵械,以助西營兄弟抗清。此時遠征艦隊中有鳥船七艘,每艘鳥船上皆有紅夷炮少則10尊多則14尊,晉王可以隨時派人接收這七艘鳥船,除此之外,船上火藥、炮子以及千餘支自發火銃,皆留予晉王,助晉王掃蕩清虜!”

與李定國對面而坐的丁玉傑,此時並不是小小的五品定南同知,他是經略,不,是淮王的代表。

此次迎駕的成功,對於大明來說是一件好事,而對於江北而言,同樣也是一件好事。原本是鄭成功部將的經略蒙皇上的封為“淮王”,雖說現在聖旨現在還在平南,但是作為經略的下屬,丁玉傑早已經言必稱“淮王”,而不再是經略。

至於他口中的鳥船,則是繳獲清軍的船隻,這些鳥船之所以被編入艦隊,是為了彌補艦隻的不足,而現在,隨著緬甸諸事的完結,這些並不符合艦隊標準的鳥船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原本艦隊是準備把這些鳥船出售,畢竟即便是定南這邊報也不需要鳥船,且不說艦隊留於定南數艘軍艦,還有數艘新造的多槳炮船,就是憑藉定南這邊豐富的林木,也可以隨時造出一批軍艦來,完全沒有必要留下鳥船,不過這些鳥船出售何人,倒需要好好的考慮一下,畢竟現在定南並沒有多少華商,在這種情況下,經過一番考慮之後,丁玉傑才決定把這些鳥船交給西營,從而提升西營的戰鬥力。畢竟,這也是淮王來時的叮囑。當然,也為艦隊解決了問題,讓這些鳥船有了去處。

“淮王高義!”

儘管與朱明忠素昧平生,但是對方表現出來的慷慨仍然超出他的意料,甚至都不等他主動提及,便給出瞭如此之多的兵器,紅夷大炮近百門、自發火銃千餘支,如此數量的火器,就這麼輕易的給了他,這又怎能不讓李定國感慨。想到之前麾下諸將居然意圖殺人奪械,他只覺得臉膛一熱,甚至有些坐立不安起來。好一會之後,他才頗為汗顏的說道。

“實在是讓本藩汗顏,請丁同知務必轉告淮王,但凡本藩一息尚存,便絕不背叛大明,必定會奮勇殺虜,復我大明!絕不會負今日淮王慷慨贈械之情!”

對於李定國來說,現在或許只有這樣的誓言,能夠表達他的心情了,他當然知道淮王贈械的原因,所以才會立下這樣的誓言。

而李定國的誓言,讓丁玉傑認真的看著這位大名鼎鼎的晉王,即便是在江北時,他亦曾知道這位兩蹶名王,令天下為之震動的晉王,這些年晉王確實是勞苦功高,憑其一已之力支撐著的大明的局面。想到王爺來時的叮囑,先是稱讚一番之後,他才試探著問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不知,王爺下一步如何打算?”

在來緬甸之前,丁玉傑曾與經略徹夜長淡,在談話中自然談到了李定國,談到了西營,當時對於李定國以及西營,淮王有幾個考慮,而這些考慮都是根據局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現在,既然緬甸已經重歸大明,為大明的定南,作為定南同知的他,必然需要考慮李定國以及西營,畢竟他們的存在,對於定南來說,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

心知對方是在試探自己的李定國,此時倒也沒有絲毫隱瞞的意思。他明白,眼前的這位定南同知,之所以會這麼問,是因為他既然身為定南同知,就不能不關心定南的西營大軍。

“說來倒也不怕丁同知笑話,磨盤山一戰之後,本藩麾下可謂是損失慘重,雖說現在與鞏義王麾下號稱八萬,可其中大半皆為老弱婦孺,能戰者不足兩萬,所以幾度欲營救今上,皆因實力不濟而未能達成所願。現在既然今上已經平安脫離緬人之手,那麼還駕南都便是指日可待之事。所以本王意領兵返回北方,定南北方山林之間休養生息,操練士卒,以便他日討伐吳賊。”

從丁玉傑任定南同知起,就心知淮王已經把緬甸視為禁錮的李定國,又豈會自找沒趣,厚顏呆在這裡,更何況已經得了那麼多好處,自然更不能呆在人家的地盤了。所以離開定南,就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他卻不能離開定南,畢竟雲南已經被清軍佔領,而北方土司所也都是定南的地盤,他能做的就是遠離定南城。像過去一樣,于山林之中安營紮寨。

李定國的回答,讓心知其並沒有其它更好選擇的丁玉傑先是點點頭,然後才說道。

“嗯,若是晉王如此打算的話,那下官亦不能阻攔,不過在晉王啟程之前,還請派人先去取船,可拆下船上的火炮,至於船嘛,可做價賣給平南提督,想來他自然會開個好價……”

什麼?

把船上的炮、銃都拿走,然後把船再賣給他們?

李定國詫異看著丁玉傑,他自然知道這是對方變相的幫助他,之所以會提議讓他賣船,不過只是變相的給予其更多的幫助,至於那些船……暫時先由平南提督那邊看管丁玉傑又繼續說道。

“不過,定南北方,雖說有山林阻隔,可是畢竟距離清虜太近,若是西營紮營於那裡,吳三桂到時候必定時而侵犯,如此必不利於西營弟兄休養生息,更不利於晉王操練士卒,以下官看來,晉王若是決心留在西南,不妨暫時先入寮國宣慰司,吳三桂若欲南犯,必須先翻越深山雨林,如此一來,西營弟兄自然可與那裡休養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