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關注著江南局勢的大清君臣來說,除了每日的朝會之外,身為皇帝的最重要的事務恐怕就是批閱奏摺了,這甚至是權衡一個君王是否稱職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對於一直以明君自許的福臨來說,自然對此極為看重,每天都會把大量的時間用於批閱奏摺,趴在書案前看著大臣、奴才以及各地來的奏摺。
對於福臨來說,這每日都要批閱的奏摺,並不是一件什麼輕鬆的事兒,原本只是累,而現在除了累之外,還有就是讓人惱火的局勢。現在對於他來說批閱奏摺幾乎等同於苦刑,儘管在朝會上還是歡喜非常,但那些都是好聽的話兒。
當著皇上的面,大臣奴才們說的,自然都是撿好聽的說,只有那些不得不說的話,他們才會說出來,但凡有個迴旋的餘地,都會在奏摺裡寫,這是當奴才自保之道。所以往往這奏摺裡頭才是真事,特別是那些軍報,更是集中於奏摺之中,以免激起主子的怒氣,連累了自己。也正因如此,這批閱奏摺現在就成了一個苦差事。
從去年起,這天下就沒有消停過,先是西南南明小朝廷尚未平息,鄭氏海賊入犯江南,甚至安南大軍亦為朱賊所盡滅,這天下的局勢立即為之一變。從初年僥倖入主中原以來,這十幾年來,大清國的天下,雖然看似承平,可實際上誰都知道,這漢人是從不甘心為滿人統治,他們會千方百計的抵抗,即便是殺了億萬漢人,可是還是沒有殺掉他們的骨子裡的東西,他們是剃了頭,是易了服,有骨氣的人是殺個差不多了,可是漢人的骨血裡早就刻上了漢人這兩個字,除非把他們殺絕了,若不然,他們那怕是曲服了,那也是一時的。
而且現在還不僅僅只是漢人,這奏摺裡甚至還提到了漠北喀爾喀蒙古也有所異動,似乎因為大清現在在關內碰到了問題,也開始在那裡蠢蠢欲動起來。若是當真如此的話,那麼這天下可以說是紛至迭起,東南半壁糜爛,加之本就與大清離心的漠北蒙古亦有所異動,天下不安啊!
面對這種艱難處境,福臨相信換了任何一位皇帝,都會象他一樣,怕看那些奏報軍情的章折。覺得這批閱奏摺根本就是一份苦差事!
可,即便是個苦差事,可是這奏摺能不看嗎?
這奏摺裡頭可沒有一件好事啊!
“咦?”
就在為這奏摺中一個個壞訊息頭痛不已的時候,突然,一份蘇克薩哈的奏摺,引起福臨的注意,原本頭痛不已的他,瞬間便睜大眼睛自語道。
“居然有這種事情?”
心下驚訝不已的福臨連忙命太監傳來了當值的索尼,然後又命人去傳蘇克薩哈,片刻後,索尼便來了。
“索尼,這有一道蘇克薩哈的摺子,你先看看。”
蘇克薩哈的摺子?
對於那份奏摺的內容,索尼自然是事先都不知道,他接在手裡,先略略看了一遍,在還給皇上之後,便說道。
“皇上,這個事若是真的,那倒也是一件好事!”
索尼在說話的時候,用詞拿捏的正好,他雖說是好,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件事若是真的。之所以如此,原因到也簡單,他平素可以說頗為厭惡蘇克薩哈。尤其是不取他的人品,畢竟蘇克薩哈原本是多爾袞的親信,可是他為了得到順治皇帝的歡心,讓自己能夠有更大的權力,舉報了多爾袞。使得多爾袞在死後都沒有落得一個好的下場,在這方面來說,蘇克薩哈並不能稱得上是一個忠臣。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做事,不考慮忠義。
對於索尼等人來說,或許蘇克薩哈此舉討了皇上的歡心,但在他們看來,這無疑證明其人品低下,也正因如此,索尼才會厭惡人,鄙夷其為人,畢竟,多爾袞曾是其主,對主子的背叛,這是絕不能容忍的事情。
所以在大多數時候,儘管索尼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厭惡其為人的態度,但是對其主張往往是用委婉的反對加以反對。就像現在一樣,他非常巧妙的直接點出此事有可能為假。
“可不是,一石米只有二三錢銀子,縱是運到京城,也不過五錢銀子,這可比漕糧便宜多了,朕沒有記錯的話,現在京城一石米至少在一兩八錢吧!這麼便宜的糧食確實難得啊!”
索尼這麼一說,福臨也是深以為然的點點頭,這糧食委實也太便宜了一些,著實難以讓人相信,但是卻又不能不讓人心動。畢竟,京城需要糧食。
自從漕糧斷絕之後,這京城的糧價就是一日三漲,幸虧朝廷急時發出通州倉庫存的漕糧,若不然的話這京城的糧價不還不得頂破天去。可即便是如此,這京城的米價也比過去漲出了兩成。
京城生計完全傾賴漕糧,沒有了漕糧,這京城的糧價,早晚有一天會漲上去。眾臣們的奏摺中,經常提到了此事,畢竟這糧食關係到京城等地的安穩。
“皇上,若是朝鮮的秋糧能解五十萬石的話,定可緩解今年京城的用度,到時,京城的糧價應該可降至一兩五錢以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索尼於一旁連忙出言寬慰道。
為了解決京城的糧食問題,朝中的眾臣可謂是絞盡了腦汁,除了增加山東、河南、山西以及直隸的漕糧份額之外,更是把眼睛盯上了朝鮮,畢竟四省增加的漕糧本有就有限,並不能滿足京城等地的用度,四省的增加加上通州等倉內的糧食,勉強才夠用,可通州等倉的糧食,今年就耗個差不多了,如此一來若是沒有額外的糧食來源,今年京城的糧食肯定不夠吃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終一些大臣把眼光投向了朝鮮。
畢竟,朝鮮南部同樣盛產稻米,而且產出極多,當年大清在入關之前每年也曾從朝鮮解米數萬以至十數萬石,雖說數量有限,但總能夠緩解一時之用,再說按照朝廷瞭解朝鮮的眾臣的演算法,以朝鮮的產出一年至少能解米五十萬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