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又一次踏上了大明的土地!
廣州!
又一次,他想到了六年前,他領兵二十萬進攻新會的前後,當年他試圖先奪新會,再奪廣州,可也就是在新會長期的圍城,置使二十萬大軍因為瘟疫死傷過半,鄭成功大軍卻依舊爽約渺渺無望。清廷援軍趁機殺到,八旗清兵會同平、靖二藩軍隊前後夾擊,用大炮轟亂了他最厲害的象兵陣。經過四天激戰,大軍盡數兵喪在新會北門外的圭峰山下,20萬大軍最終只剩數千人逃回了雲南。新會一役後,使得他精銳盡失,從此再無力量進軍廣東,甚至就連大明中興的希望也遂化為泡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那個時候,他何曾想到過,有朝一日會再一次領兵兵臨廣州城下,不過,相比於當年的二十萬大軍,現在他所率領的不過只有兩萬四千人,這兩萬四千人便是他麾下的全部力量,也是精銳所在,在占城等待上船幾個月裡,他更是日夜操練這兩萬餘人。
兵貴精而不貴多!
儘管此時廣州城內有四萬清軍,但是李定國卻仍然對攻城充滿了信心,之所以充滿信心,倒非是因為對麾下兩萬四千精兵的信任,更多的是對盟友的信任,與當年在新會爽約未至的鄭成功不同,眼下忠義軍的水師一直護送著他們抵達廣州城下,而在接下來的攻城之中,這忠義軍水師還將會繼續助他攻城,助他攻破這廣州的城牆。
“有水師的萬炮齊發,想來不出數日,這廣州城牆必定會為水師轟塌,一但城塌了,我非得看看那尚可喜還有什麼依仗……”
又一次,白文選恨恨盯著廣州城,用憤恨不平的語氣說道。
當年,在新會八旗清兵會同平、靖二藩軍隊前後夾擊,才使得他們飲恨新會,最後敗走西南,也和新會之戰李定國精銳盡失有很在的關係。
“還是要謹慎一些,萬炮齊發固然能破成,可是這城內還有尚可喜的四萬清軍精銳,”
李定國的雙眼盯著遠處的廣州城,現在的他已經不像六年前那樣,麾下有二十萬大軍,即便是當年他的麾下有二十萬大軍,但是在四面楚歌,仍然覺得兵力日蹙,所以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謹慎,更何況是現在麾下只有兩萬餘人,性格本就謹慎甚至苛細的他,自然也就變得更加謹慎了。
之所以如此謹慎,是因為李定國很清楚,他輸不起,甚至大明也輸不起,
“六年前於新會,孤兵圍新會是為了圍城打援,引清軍來援,從而能夠打下廣州,現在想來,當日太過自負了,若非如此,又豈會為清軍前後夾擊,今日雖有忠義軍艦隊助陣,可我軍兵力有限,若要攻城,恐怕非得費一番功夫不可……”
提及新會之敗時,李定國甚至都沒有提及絲毫鄭成功援軍未至的舊事,而只是把責任都攬在自己的身上,而他身邊的諸將又豈不知道,清軍之所以能夠抽調大軍於新會夾攻,正是因為鄭成功未派援軍。當然也因為廣東義師的那一群烏和之眾的拖累。
但既然晉王沒有說,他們自然也不能說,可很多話他們的心裡都很明白,只是跟著附和著晉王的話語。對於下屬們的心思,李定國又豈會不知,新會之戰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傷痕,同樣也是一個邁不過去的檻。
他們邁不過去,但是作為大明的晉王,李定國知道無論如何他都必須要邁過這個檻,畢竟,將來他還要北伐,還要與鄭成功互相配合,兩人將來還要同朝為臣,還要共同中興大明。
新會那個檻,無論如何都要邁過去!
心底發出一聲嘆息之後,李定國向前走了一步,他的眼睛盯著廣州城,對眾人說道。
“大家可知上一次,於新會,孤為何會敗於新會城下?”
已經決心把新會那個檻邁過去的李定國盯著廣州城問道。他身邊的諸將聽到這個問題之後,幾乎都是本能的想到鄭成功,想到了鄭成功的爽約。
“新會之敗,非是他人之故,新會之敗,皆在本王,未能料敵之心!從而為敵所乘,如此才有了新會之敗!”
說出這番話後,李定國突然爽聲笑道。
“這一次孤是決不會再讓清虜稱心如意了!”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