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3章 君子小人

身在開封城中的張沐自然知道,這件事絕沒有外間傳說的那麼簡單,單就是這種虎口奪食的事情,不知充斥著多少風險,而最大的風險恐怕就是兵臨城下的忠義軍將領會擅自行動,直接攻城。

“哼哼,若是換成其它人,許某自然會有些許擔心,可是這忠義軍卻不同其它,其軍紀森嚴,若是有前線將領擅自行事,自會有軍法處置!”

冷笑之餘,許雲程又感嘆道。

“天下往往只聞淮王忠義之名,卻不知其最長練兵,其麾下忠義軍軍紀之森嚴,遠非他人所能相比……”

面對許雲程的稱讚,張沐卻有些不解的問道。

“厚滌兄,既然如此,那為何兄會選擇李將軍,而非淮王?”

這正是張沐好奇的地方,在他看來,李子淵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

喝了一口茶,許雲程的雙眼眯成了一條縫,好一會才反問道。

“這古往今來,堂堂君子又豈止淮王一人?就像那宋襄公,原本於史書上是何等之正面?“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春秋打仗講究的是“禮”,在於講究承諾,遵守信義,而非以陰謀狡詐取勝,可到宋代蘇軾的《宋襄公論》,一句“至於敗績,宋公之罪,蓋可見矣。”之後,世人皆以成敗論英雄。如此之後,這承諾、信義,於世人來說,不過只是文人筆墨罷了,以世人觀之,李將軍曾入三門,而先後背叛三門,實可謂之三姓之奴,其人品低劣自不需多言,可是於許某看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由古而今的徐徐說道著自己的看法時,許雲程的語氣中帶著輕蔑,那是對世人的輕蔑。

“李將軍先出淮王門下,得已掌持一軍,再出蒼水門下,得已執掌一地,現更是拒延兵之命領兵北伐,為天下之先,雖是三姓之舉,可當真之世,又豈有人在意所謂之承諾,信義,待到他日李將軍北伐功成之時,其就是我大明第一功臣,至於所謂三叛……不過只是世人短見罷了!”

許雲程的一番話,讓張沐的心裡冒出了一個念頭來,甚至有些失言的說道。

“厚滌兄的意思就是淮王不夠奸!”

何止是不夠奸,分明就是宋襄公嘛!

瞬間,張沐便明白了,他看著笑而不語的許雲程說道。

“小弟明白了、明白了!”

“明白了?”

許雲程笑問道,在張沐點頭之後,他才解釋道。

“所以,讀書要多讀史書,以史為鏡,可知興衰,這話並非是說予帝王,亦是說給我等,你以為這古往今來,明君賢臣一個個皆如人們所言那般高潔?其所謂之高潔,不過只是世人吹捧而已,若是賢臣如宋襄公一般重信義、講承諾,又豈會是奸臣的對手?君子可其以方,這世間最容易對付的就是君子,君子做事處處講究信義,而小人卻是事事反覆,如此君子又豈是小人的對手?”

許雲程的這番話,完全顛覆了張沐對許雲程以及世人的認知。

不夠奸詐!

這正是許雲程選擇李子淵的原因,之所以選擇他,是因為他足夠奸詐。

“可,可以李將軍之品性,若是於其門下,又怎能安心?畢竟其人品,委實讓人不甚信任。”

張沐猶豫著道出了他的擔心,可是他的話換來的卻是許雲程的一陣大笑。

“沐原,若是如此,那李子淵麾下又豈會人才濟濟?李子淵之奸詐在於其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如此手段自然是成大事者所必須,就像今日之開封,若是換成其它任何人,又豈會任由許某憑三寸之舌,便得了這開封城,君子愛惜羽翼,越是如此,又越不可能是李子淵之對手,成大事者而不拘小節,縱是今日朱明忠於開封動兵,世人又豈會言其不忠?又豈會言其挑起內訌?顧忌如此之多,又怎麼可能成以大事!”

感嘆之中,許雲程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然後說道。

“方今天下,明有四將,延平據以南京、蒼水據以南昌、淮王據以江北,再就是李將軍把握湖廣,而四將之中,延平出身豪門,性情耿真,不屑種種手段,蒼水文臣出身,拘泥於小節,雖有手段亦不願為之,而淮王者……”

沉吟片刻,許雲程長嘆口氣。

“淮王雖出於江湖,但卻實為真君子,只可惜,今非往日,其雖有忠義之名,可時過境遷也。四人之中,只數李將軍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如此方才能成以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感嘆之中,許雲程只是微微搖頭,對淮王的稱讚之中,更多的帶著輕蔑之意,於他看來,這種“君子”恰恰是為上者最大的忌諱,若是淮王能有李子淵一半的手段,又豈會有今天的開封之事。

“論之以將來,於許某人看來,四人之中唯李將軍才堪稱是真正的國之柱石!”

儘管表面上是這樣的稱讚,可是張沐已經隱隱從許雲程的話語聽出了他真正的想法了,其所在意的又怎麼可能會是什麼“國之柱石”,他之所以李子淵就是因為其足夠“奸”,只有這樣的人才不會愚忠,也只有這種人,才更有發展潛力。

“那兄臺以為,待淮王知道此事之後,又會如何處之?”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