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當年入關的時候,哀家就尋思著,不定總是要走的,只是該怎麼走,朝廷定下主意了嗎?”
博爾濟吉特並沒有問題皇上是否定下主意,而是問到“朝廷”,她之所以會這麼問,正是因為對福臨的不信任,對兒子的瞭解使得她清楚的知道,這個兒子作事最好衝動,要是他自作主張的話,那麼這件事多半是辦不成的。
就像當年派達素南下一樣,若是能再等上兩個月,待達素集結左翼的數萬大軍,再加上京營的幾萬人,十五六萬大軍南下,又豈會讓朱明忠拾個便宜。當然,這些話,博爾濟吉特不能說,畢竟,皇上是她的兒子。
“已經定下了!”
神色黯淡下來的福臨嘆了口氣。
“大臣們都覺得,這滿洲肯定是回不去的,即便是回去,現在滿洲土地早已經荒廢十幾年,即便是回去了,幾十萬旗人也是衣食無著,即便是奪回了盛京,到時候也是無糧可食,所以,大臣們建議,往西走!”
“往西走?”
詫異的看著福臨,博爾濟吉特的目光中盡是不解。
“對,往西,只有望西,才能避開明賊的數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南下經河南入陝西,另一路出京城往張恆方向出關,入蒙地,然後再入陝西會師,待到陝西會師後,再出兵西域……”
聽著兒子的解釋,博爾濟吉特並沒有說話,對於身為蒙古人的她來說,這樣的“遷移”她並不陌生,最後她甚至還略微點頭贊同道。
“若是如此,也不知為上策,當年成吉思汗,就是先平西域,然後得西域的駿馬、強兵,才最終入主中原的,”
說著從祖輩口中傳下來的成吉思汗的故事,博爾濟吉特又後又嘆了口氣。
“事到如今,恐怕也只能如此了!這兵分兩路,到時候,怎麼走?”
儘管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兵分兩路,但博爾濟吉特知道,大臣們既然這麼決定,肯定是有他們的用意,那些大臣們比她瞭解時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皇額娘,您和朕領其中的一路,然後鰲拜領一路兵,北路軍除了五萬京營之外,還有旗下各家包衣隨行拱衛,如此即京營婦孺的安危倒也無慮!”
把包衣編入大軍,是寧完我的建議,那些個包衣既然奴才,在旗人的眼中同樣也是他們自己人,現在用包衣保護主子,自然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而且對於大清國來說,既然已經要出關了。現在大清國最要緊的是人,那些個包衣雖說只是旗下的奴才,可相比於尋常的漢人,畢竟是可靠的,把他們帶出關,將來也好繼續伺候主子。而且也能夠為大清國提供兵源,只要有了兵,大清國早晚有一天還能夠再次崛起。指不定再過幾年,大清國就還能再次入主中原!
“嗯,奴才報效主子,倒也是在理。”
對於寧完我的這個建議,博爾濟吉特立倒是極為贊同,奴才也有能派上用場的時候。說完這句話後,示意福臨繼續說下去。
“另一路,是十五萬人,以漢軍旗、蒙八旗還有綠營兵為主,他們一路南下,若是一切順利,他們至少有一多半人能順利入潼關……”
福臨的言外之意,倒是再清楚不過,就是那十五萬不僅僅用為吸引明軍注意,好讓這邊順利離開京師的。同樣也是大清國的另一個保障。
畢竟這次出關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這樣兵分兩路,至少可以避免全盤皆輸。
“嗯,這麼倒也妥當。”
略一沉吟,博爾濟吉特問道。
“還有一件事……”
看著眼前的兒子,博爾濟吉特神情嚴肅地說道。
“既然要兵分兩路,肯定是要多一個保障,既然如此,有一件事兒,你還真的要辦……”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