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6章 喪氣話

永曆十六年二月二十六,三支氣勢洶洶的明軍似猛虎一般從太行山的隘口出太行,直插入直隸,進入直隸的明軍完全是一副銳不可擋的模樣,而所到之處,地方官員更是紛紛歸順,只有少數旗人官吏選擇了抵抗,但螳臂焉能當車,不過只是數日,這大半個直隸就已經城頭變了大王旗,原本飄揚著的“清”字旗,這會便被一面面“大明”旗所取代,而在明旗之間還有一面面“楚”字旗,這是大明楚王的旗幟,同樣也表明這支軍隊的身份——大明楚軍!

儘管曾經這支來自湖廣的大軍也曾被稱為楚軍,但是現在,因為李子淵被封楚王,所以這楚軍自然也就變得名副其實了,不再像過去一樣,因為其官兵大都出於湖廣,而被稱之這楚軍,現在其是名副其實的楚軍。

楚軍出太行取直隸!

這早就在人們的意料之中,只是時間問題,現在當楚軍出太行取直隸的訊息傳來之後,德州的滿清君臣反倒是鬆了一口氣,畢竟,一直以來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大明楚王親率三十萬大軍東征。”

在楚軍出太行的時候,類似的訊息便隨著一張張不知是誰張貼告示,在滿滿清控制區內的大街小巷張貼著。似乎是在告訴天下的百姓,楚王現在的是兵強馬壯,只相比於調集京旗所有丁壯以及直隸、山東兩地綠營的清軍來說,其兵力不可不謂之龐大,

現在其更是頗為自信的“三路出擊”,沿途更是屢屢奪城,可以說,似乎清軍根本就無力阻擋楚軍的東征,但是與之相對應的是,清軍在德州的二十萬主力仍然沒有出動。儘管沒有出動,在清軍控制的府縣邸報大都說道著。

“皇上率領20萬大軍親征……”

這個訊息,似乎早就成了舊皇曆,這皇上可都徵兩年了,也沒見得往南進上一步

當然,在現如今這種情況下,滿清的官府再耍這些文字遊戲,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的意義。

畢竟無論是清軍兵卒,還是普通的平頭百姓心裡都清楚,究竟是誰在徵誰,所謂的“御駕親征”,早就成了一個笑話,甚至在清軍的兵營裡頭,不知有多少關於那位皇帝的笑話,還有其在濟南的香豔之事。

不過雖是如此,順治皇帝“御駕親征”的訊息依然鼓舞了清軍已經越發低落計程車氣。毫無疑問的一點是,對於那些奴才來說,主子永遠都是天,那怕明知道主子是在虛張聲勢,那能讓他們的精神為之一震,而與些同時邯鄲府的清軍,在面對清軍的進攻下,前後數次擊退了楚軍的多次進攻。而曾經河南受忠義軍重創的圖海部甚至還成功突襲了楚軍,殺傷楚軍數千人。這樣的戰果若是擱在剛入關那會,那簡直就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可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哪怕只是一次小小勝利,也能被清軍鼓吹上半天。於是乎各式各樣有關前方大捷的訊息,很快就在清軍的德州大營中流傳開了。

在人們的言語中,那曾在開封險些賠上性命的圖海,一下子就成了大清國的當世名將,甚至人們誇張的說到圖海如何領兵三千,強襲數萬楚軍,殺傷楚軍不下三萬人,圖海麾下的八旗兵卒更是人人奮勇,大有一種重新找回了八旗大兵氣勢的意思。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那些八旗兵就像是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勇氣似的,在那裡鼓吹著圖海的勝利,當然人們也不去追究這些訊息的真偽,面對這樣的局勢,他們總是需要一些精神上的鼓舞。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更何況這裡有二十萬大軍!

至於當初達素統領的十萬大軍……那早都過去了,現在八旗大兵又復見昨日的血勇了!

這不圖海可不就是明證。

當然與底下的將士不同,身為皇帝的福臨可不能將戰局的勝負寄託在這些的鼓吹上。他比誰都清楚,圖海這場勝利帶著偶然性的——因為其對手不過只是楚軍于山西新募的上萬新軍,能殺敵數千本就是不值一提的。

當然清楚這一點的並不只有福臨一個人,此刻同在大帳之中的大臣奴才們對清軍目前的處境也是心知肚明,對於楚軍的情況也是有所瞭解。

“皇上,楚賊此次出太行者,大抵上都是其于山西招募的新兵,其中亦有前山西綠營者,至今雖然屢聞其陷城,但各地卻仍不見其精銳,其精銳到底身在何處,尚是不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其鋒芒所指必是京師!”

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鰲拜的眉頭緊鎖著,作為議政大臣的他,當然知道,李子淵派出的三路大軍之中,有虛有實,但是到底那一路為實呢?這才是他關心的,畢竟,所有人都知道,李子淵的東征最終目標是什麼地方。

是京師!

畢竟對於李子淵來說,金世正是其直搗黃龍的黃龍府。

不過,儘管知道他們的目標,但是對於鰲拜來說。仍然無法從中判斷出這三路明軍之中到底有哪一路才是他們真正的主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無法判斷出他們的阻力而貿然行事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就會陷入明軍的圈套之中。

現在大秦國已經敗不起了,儘管西安在長沙的洪承疇看似還是大清國的臣子,但誰都知道,現在他洪承疇同樣也是在待價而沽,不過他倒不是在等待著誰出價更高。他是在那裡等待著什麼時候大明的皇帝會赦免他的罪過。

或許這才是紅塵仇之所以到現在仍然還頭戴紅頂子的根本原因。如果現在大清國要是還有什麼失誤。估計別說是西南的洪承疇,吳三桂他們了,恐怕就連西北也保不住了。甚至在一些人看來,如果不是因為陝西那邊還有萬餘八旗兵。估計現在陝西恐怕都已經投降明賊了。

那些個漢人就沒有一個可靠的!鰲拜在心裡如此尋思,在他看來,即便是像洪承疇那樣的人,當年投降也不過是被逼無奈。他洪承疇既然能夠背叛大明。將來肯定就會背叛大清。

無論如何,現在都必須要小心,絕不能讓明軍有機可乘。

“正是如此,鰲大人所言極是,這明賊所指者,必為京師,其三路大軍之中,必有一路意為京師……”

也許是時局的變化,讓這朝中的大臣們對明軍的稱呼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從最初稱鄭成功大軍為“海賊”,再到後來稱各地明軍為“反賊”或者“賊寇”,到現在又稱其為“明賊”,這同樣反應了明軍越來越佔優勢,同樣也表明他們正在一點點的失去自信,自己也不再相信能夠取得勝利,而是把對方放到平等的位置上,當他們如當年改口稱“明狗”的時候,或許,到了那個時候,就是他們倉皇逃出關的時候了。甚至在一些人看來,距離倉皇出關的那一天,似乎已經不遠了。畢竟已經有不少人提早做了打算。

正當暗自思考之時,卻聽一直沒作聲的福臨突然開口詢問道。

“那若是明賊犯京,我大清又該如何應對?”

在這個時候,福臨甚至已經動了離開中國的念頭了,什麼大清的皇帝,若是連性命都保不了,還是什麼皇帝,大清國……這裡是中國,可不是什麼大清國,祖宗留下的江山……這中國可不是祖宗留下的,這是漢人的江山,若是天下的漢人不願他們留在中國,留在這裡可就只有死路一條……與其留在這裡,自尋死路,倒還不如回遼東老家。

不過即便是作為皇帝,他也不敢直接說出這句話。畢竟當年八旗入關的時候,大家夥兒都是拋家舍業的來到這裡。現在遼東還剩下什麼?

當年大家在遼東的老宅子,現在早已經塌了。土地也荒蕪了,回到了遼東,又該怎麼辦?

被皇上的這個問題拉回思緒的鰲拜連忙沉聲回答道。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