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7章 寡情

“爾等大都是宗藩,於治國上沒有什麼人曾教過你們,和域……”

他們中的不少人經歷過當年的顛沛流離,即便是曾經生活在王府之中,也有機會接觸如何統治他人,再回憶一下,出將他們分封到南洋。確實有那麼點趕鴨子上架的嫌疑。

也幸虧是大明的國力足夠強大,一個強大的母國作為威懾,要不然他們的王位甚至都有可能被大臣們篡奪。

或許這正是分封制最大的好處。母國可以威懾諸侯國的那些大臣。讓他們不敢起二心。諸侯國的存在同樣也可以威懾到母國的大臣們,讓他們不敢生出謀權篡位之心。而這種安全上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的。

將目光轉向朱和域,朱明忠問道。

“誰是皇家之友?”

“回父皇。”

被點到名的朱和域笑著說道。

“皇家替天牧民,民受制於皇家,所以民非皇家之友,大臣不過是食君之祿,與君分憂,不過名利驅使,所以其亦非皇家之友。民、臣、貴三者之中,只有勳貴才是皇家之友。因為勳貴與大臣不同,大臣所憑藉的是個才學,正如當今的人才,無論是於大明,亦或許是於諸夏以至於諸國,都可獲得重用,但僅侷限於他個人,與其子女無關,其子女將來的地位,依然需要依靠個人的才學。但是勳貴卻不然,他們離開大明之後,於異國不過只是普通百姓,所謂勳貴者,一代皆是“軍功侯”二代之後,全都是憑其血統,他們所有的地位、財富,完全建立在皇家賜予的爵位上,沒有了皇家,他們什麼都不是!所以,相比於大多數大臣,勳貴更親近皇家,更希望邀寵於皇家……”

在兒子的解釋著什麼是“皇家之友”時,朱明忠又反問道。

“那為何於諸夏,如桂國淮安君,身為勳貴卻不惜侵損國人,謀求私利呢?”

“回父皇,國人雖是國人,但亦是軍功勳臣,當日立國若非是國人奮勇,又豈有現在的諸夏,於大明若非是勳士奮勇,自然也沒有現在的大明!”

將目光轉向諸王,朱和域用極為平淡的語氣說道。

“諸夏大都以為勳貴者,不過只是朝中大臣、官佐,至於國人,不過只是尋常百姓,自然也就任由勳貴壓榨了。”

如果這裡有普通的大臣在的話,朱明忠是不會讓兒子說什麼“皇家之友”的,畢竟這是皇家御人的不宣之秘,很多時候,帝王就是沒有看清楚這一點,才會導致國家的覆滅。

“那現在諸夏的情況是什麼情況呢?”

看著朱和域,朱明忠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諸夏勳貴欺壓勳士,為君者非但不制止,反倒習以為常,如此久而久之,勢必會造成勳士離心離德,國人為國御民,一但國人離心,他日勢必發生逆亂,國人與土人謀亂,諸夏自然不可當……”

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朱和哉甚至有些羨慕諸夏,或許諸夏立國的南洋看似疾病眾多,但是人口眾多卻也是事實,現在晉國人口不過五十萬,相比之下,即便是國力最弱小的魯國人口也超過百萬,儘管他們有著以少御多的問題,但是仍然是讓人羨慕的。

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國人與土人的問題。受傳統的影響,他們弄不清楚國人的定位。這也是他們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

“晉王的意思是,我等應該善待國人?”

周王反問道。他的語氣中帶著些疑惑,畢竟,在周國除了官、兵、民之外,就是奴婢了。如果以國人為根本的話,那麼誰是民呢?

“不是善待,而是平等對待,大勳貴欺壓國人時,君主理應為國人主持公道,畢竟,國人和勳貴一樣都是君主的基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是,晉王,在諸夏,除了官、兵、民之外都是奴婢啊!”

或許他們不會去反駁陛下,但是面對晉王時,那怕他是陛下的兒子,他們的地位也是相等的,況且他們現在迫切需要了解一些統治的學問,這一點,沒有什麼人教過他們。

“奴婢有一天,也會獲得自由,五代……”

一直沉默不語的秦國國君朱慈煥,突然開口說道。

“別忘了按照各國律令,奴婢生子五代後就要放還其自由,況且奴婢立下軍功,或者事主有功,都可以由官府勘核後,放給自由。民……總是有的。可是在此之前,他們都是國人,都是大王計程車臣,就他們的身份來說,和那些有爵位計程車臣並沒有任何區別。”

作為陛下的親兄弟,朱慈煥在眾王之中的地位是超然的,秦國是南洋諸夏之中,與皇家血緣最親近的,或許別人沒有學習過統治的技巧,但是有些話,朱明忠確實曾對他說過。但是……他差不多都忘記了。

“是啊,就是先秦時,既有國人,也有野人,現在各國未嘗沒有野人。”

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言語,朱明忠並沒有說話,而只是讓他們在那裡暢所欲言,諸夏的君王都是聰明人,他們很快就能想通一切。

其實這些問題是非常簡單的。只要略微說上一下。他們就能夠弄通其中的關鍵,也能立即做出決定。用他們每一個人都很清楚。帝王必須要寡情。這是維持統治的根本。或許那些人曾經對他們的當年在異域建立邦古國,維持統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是現在,是時候解決他們了。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