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聖明。”
周昌微微欠身接著又進言道:
“這只是初步的條件,駐英公使可以同英國進行談判,然後在雙方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商定條件,再籤停戰條約。”
周昌的回答似乎非常公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雙方無論如何都可能達成協議,即便是達成了,可能賠款只有幾百萬兩,到時候,駐英公使就會變成笑話。
政治啊……
“周閣輔所言詫異,如價如此之高的條件,即便是談又能談成什麼結果?500萬?600萬,即便是要了這麼多的賠款,結果又會怎麼樣?在外界看來,距離1200萬差距如此之遠,民眾必定會為之不滿,到時候,功臣變罪臣,功勞變罪責,如此,將士們又豈能不齒寒。”
出列附和的是兵部尚書於樹傑,他是去年榮升的兵部尚書,或許海軍的行動五軍都督府並不知道,但是五軍都督府仍然決定加以支援,而作為兵部尚書他,是軍方在朝中的代表,當然要維持軍方的利益。於是他跟著就進言道。
“陛下,西洋艦隊之所以展開行動完全是為了保護僑民,而不是因為其它,既然起因是因為特殊事件,以臣看來,停戰應該交給前方自行決斷,臣相信萬徵是絕不會犧牲大明利益的,也不會過份苛刻,導致談判無法進行。”
然而聽於樹傑這麼一說,朱明忠卻微微蹙了下眉,有些話,看破但不能說破,於樹傑說的這些話,顯然不太合適。
“於卿,內閣也是基於國事,沒有什麼功臣變罪臣的想法,只是為了利益的最大化而已……”
主動為內閣開脫的同時,朱明忠又說道。
“但是,過於苛刻的談判基礎,會對前方人員造成限制,朕的建議是堅持以下幾點原則第一,自由貿易權,第二關稅特權,第三承諾保護國民,第四,治外法權,第五,割讓懷特島,第六,承認我們與詹姆斯之間的所有的條約,第七,一定程度的賠款。給他們一個框架,然後讓其自由發揮就可以了,不要限制他們的發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儘管在內心深處,朱明忠同樣渴望鉅額的戰爭賠款,但是理智告訴他,現在大明所需要的不是鉅額的賠款,所需要是進一步分裂英國,製造出兩個英國的事實,而不是削弱那一方。
“關於英國的未來,朕以為,維持兩個英國是符合我們利益的,過份的削弱只會給詹姆斯機會,這並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我們的利益是一個分裂的英國……”
其實,也許一個統一的英國,更有利於大明,畢竟,分裂的英國無法牽制法國,但在另一方面來說——高盧雞從來都不是什麼威脅。
相比於高盧雞那群廢物,英國在未來造成的威脅卻是現實的,一個分裂的英國,可以確保英國在統一之前,不可能成為威脅到大明在歐洲的利益,這正是朱明忠不願意過份削弱倫敦的原因。
“回陛下,內閣希望能夠透過這麼一份和約,制維持我們在歐洲未來的利益。”周昌又一次開口強調著內閣的想法。
“1200萬兩的賠款,並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賠款,而是鑑於我們與歐洲之間的距離,導致我們無法迅速獲得駐外使節的報告,所以內閣希望能夠在戰爭結束之後,修建一條透過往歐洲的電報線路,預計開支將不少於700萬兩,所以內閣認為這筆錢應該由英國負擔,畢竟,英國人的舉動暴露了這個問題,他們有責任負擔這筆開支……”
現在大明的官員們當然不會為了向天下百姓以及各藩屬國顯示天朝泱泱氣度,而做虧本生意,他們提出的這個理由看起來是如此的合情合理。
然而坐在對面的朱明忠,顯然對這一切不感興趣,至少對由英國人出資修建電報線路並沒有太多的興趣。並不是說,他並不知道修建電報線路的必須性,而是因為他看到了文官團體正在進行某種轉變,他們正在用自己所喜歡的方式對付自己。
什麼英國人讓天朝暴露了問題,所應該由他們掏銀子。
這麼強詞奪理的沒有絲毫大國氣度的話語,過去文官們是說不出口的話,現在他們為什麼會說?不還是為了讓自己高興嗎?
想到這裡,朱明忠當即神色一凝嚴肅地反問道。
“這麼說來這件事確實是怪英國了?”
“這……”給陛下這麼一問周昌先是愣了一下,但當他明白陛下的意思後,隨即不敢隱瞞地老實稟告道。
“確實可以這麼說,陛下。”
“陛下,其實倒不是怪英國,而是因為英國的事件導致我們與歐洲之間聯絡的軟肋暴露出來,所以,他們理所當然的有責任出錢讓我們修建電報線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