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簡而化之的張廷玉並沒有說他用了2年的時間,花費了全部的業餘時間和幾乎全部的薪水,對中都進行的一次全方面的調查,正是他的調查報告說服了順天府。根據他的統計了在上午8點到下午8點之間進出中都的人流,結果令人吃驚:每天有20萬人進入中都!他們大都是依靠步行穿梭於不同的街道之間。除此之外,公共馬車是中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5000輛馬車運載了4.5萬名乘客,相比之下,只有3.2萬人乘坐火車進入中都,另外還有3萬人選擇乘坐自己的私家馬車或者出租馬車進城——許多富人擁有自己的馬車,這進一步造成了城市的擁堵——在狹小的馬路上人頭攢動,每逢馬車透過,整條馬路就會被堵得水洩不通。
馬車造成的另一個麻煩在於,隨著馬車的數量增加,每年中都要處理幾十萬噸馬糞,這些東西實際上一文不值,賣給農民當肥料的價格每噸只值不到一百文錢。
正是他的調查報告說服順天府,同樣也說了銀行——每天20萬人進出中都,意味著鉅額的利益。
最終,銀行界的推動下,張廷玉努力沒有白費,中都的地下鐵路工程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不過作為推動者和發明者的他,並沒有成為總工程師,畢竟,他還太過年青。
但是這並不妨礙中都推動中都的地鐵工程,而現在地鐵一號線,實際上就是一條沿著中都的中軸線——朱雀大街自北向南延伸的地鐵線路。
在人群中的彼得,看著這個年歲與自己相當的年青人,眼裡充滿了佩服。
“工程師閣下,請問你是怎麼想到地下鐵路的?”
“很簡單,老鼠給我的啟示。”
張廷玉得意的說,
“在學校的時候,我就一直研究如何把鐵路引進城市,成為城區內的交通工具,但是有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那時候我甚至想過把鐵路放到一個玻璃罩所保護,形成一個拱廊,這樣避開擁擠的人流,可這並不現實,畢竟道路上沒有寬敞的地方供我那麼做,有一次,我在半夜起床上衛生間,發現牆角邊有一個老鼠洞,而且一直通到牆外,有一隻老鼠正在洞裡跑進跑出。我的心裡突然迸發出一個想法。要是火車開進城市,雖無法在地面上跑,但能不能讓它轉入地下行駛呢?然後,一切都很簡單,在“讓火車入地”是一個可行的設想後,我就開始了遊說工作,似乎一切都很順利……”
張廷玉的語氣顯得有些得意,他確實有足夠的理由得意,儘管他否認家庭的原因,但是內心深處他很清楚,如果沒有家庭的原因,他沒有辦法見到那些銀行的高階官員,沒有銀行的支援,這個大膽的“狂想”,就不會成為現實。
隨後張廷玉便帶著這幾個異國的客人到了工地之中,站在地面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數百名工人正在地下挖掘著。
“你們看與普通的鐵路工地不同,工人們要從地面向下挖掘一條10尋米)寬、6尋深的大壕溝,然後用磚加固溝壁,再搭成拱形的磚頂,然後將土回填,在地面上重建道路,我們選擇朱雀大街的原因是,這條街道是大明最寬的街道,它的寬度達到50尋,其中間有12尋寬的“散步道”,也就是街心的綠地,這種散步道的設計是非常有特色的,即分隔了車流,在車流量繼續增加時,保證了道路的可調整空間。而這次工程,也是和街道的拓寬一同進行的。”
在張廷玉的解釋中,彼得等人站在上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地下正在施工的工人,在幾千個工人的努力下,這條長達25裡的地下鐵路已經顯現了雛形,繼續往前走的時候,他們從一旁的運土坡道,到達了一段已經基本完工的地鐵內部,置身於高5.2尋、寬8.8尋的地鐵隧道中,彼得可以看到一道道光柱透過陽光照進隧道內。
“工程師閣下,那些光亮是怎麼照進來的?”
看了眼這個身材高大,但卻好奇心十足的俄國軍人,張廷玉解釋道。
“是通風孔,儘管將來地鐵內的機車要用無煙煤,可是仍然還會產生不少煙霧,所以為了把蒸汽機車排出的濃煙引出地下,所以要事先留出通風孔,這些通風孔既可以保證煙霧排出,也能夠讓空氣進入隧道,只有這樣才能讓地鐵內不至於煙霧繚繞。”
其實在在修建這條世界上誰也沒見過的地下鐵路的時候,中都以至於大明許多地方的報紙,都對它心懷狐疑,甚至對它進行了各種挖苦:比如地道會不會塌下來,旅客會不會被火車噴出的濃煙毒死之類。而且由於這條地鐵執行後的資金回報如何,人們心裡都沒有底,因此投資商們十分謹慎,如果不是因為皇家成為了最大的投資商,面對種種質疑,也許有一些人甚至可能會撤資。唯一令人慶幸的是地鐵在挖掘過程中雖然也遇到過一些諸如地下水之類的麻煩,但整體來說,工程的推行是非常順利的。
置身於寬敞的地下隧道之中,彼得的心情變得有些異樣,儘管他並不知道,一年後,即便是在地鐵修通之前,作為大明官方報紙的《明報》仍然確信,中都的市民們絕不會乘坐地鐵,他們相信即便是地鐵建成,但由於其高昂的票價也難以運營下去。甚至人們認為地鐵執行的空間是骯髒和黑暗的,遍地是老鼠,周圍也會佈滿下水管道,他們不會為了透過這種煙霧繚繞的隧道,而放棄在清新環境下乘坐公共馬車。”
事實上,很快當地鐵投入使用之後,他就立即收到了百姓們的追捧,成為中都城內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它的盈利也遠遠超過普通鐵路。
當然對於這一切,即便是作為設計者的張廷玉,也沒有辦法去預料。就像現在他甚至不知道。不急,已經被俄國人給盯上了。
幾乎是在他剛剛像這些來自俄羅斯的客人們介紹完地下鐵路的第一時間。就有人向他發出了邀請。
“什麼去俄羅斯?去那裡修建鐵路?”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邀請,張廷玉顯得有些詫異。不過片刻之後他又反問道。
“去俄羅斯修建鐵路當然沒有問題,但是你們知道修建鐵路需要什麼嗎?每一里鐵路都需要上萬兩銀子,以俄羅斯的財力能夠負擔這一切嗎?”
張廷玉的反問在場的俄羅斯人無不是陷入了沉默。甚至彼得同樣也是如此。在俄羅斯的時候他就聽說過一個說法,鐵路是用白銀鋪就的。
現在俄羅斯的財力。能夠負擔起修建一條鐵路的開支嗎?
就在這時張廷玉的一句話卻讓他又一次看到了希望。
“也許你們可以考慮一下在大明申請貸款,利用大明的貸款修建鐵路。”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