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到父皇神色的凝重,朱和垊於一旁勸說道。
“畢竟,這樣的大事,大哥也是第一次面對……”
面對兒子的勸說,朱明忠突然想到,是啊,這也是朱和嘉第一次處置這樣的事情,他在未來會面對更多的考驗,畢竟,未來他會是大明的皇帝,現在,類似於今天這樣的考驗,可是機會難得啊!
“嗯,朕知道了……”
扭頭看著朱和垊,朱明忠笑道。
“中都有你大哥在,他是監國,自然會處置好這一切!”
終於做出這個決定之後,朱明忠長鬆了口氣,然後又對朱和垊說道。
“發一份電報給你大哥……且將餘勇追窮寇……”
原本想說,絕不放過追擊玄燁下落的朱明忠,終於還是搖了搖頭,然後說道。
“我想,他會做出合適的的決定的,咱們繼續逛咱們的,南洋的景色大不同於大明,機會難得啊!嗯,南洋的美食也不錯!”
在朱明忠作出了不去幹涉太子監國,想借這個機會讓太子接受考驗的決定時,此時的中都,作為大明的國都,在歡喜的同時,同樣陷入從未曾有過的考驗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身為首席內閣大學士的方以智已經七十一歲了,在過去的幾年中,他一直在操勞著國事,而在此之餘,他同樣還需要為另一件事煩惱——下一次首輔。
作為首輔的方以智,自知自己已經年邁,他有責任向陛下推薦下一任首輔,在輔臣之中,他思來想去,最終還是選擇了張煌言,一來是因為他年青,二來是因為他於國曾立下大功。
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幾年間,有心以張煌言為首輔的方以智,一直把他放到次輔的位置上,甚至在其離開中都,前往地方巡視時,也會讓張煌言代屬內閣,或者令其代表內閣前往地方。鐵路以及蒸汽船的建造,使得京臣不再像過去那樣,困於都城,對地方的瞭解,往往只能透過地方大臣的公文,他們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瞭解地方。
也正因如此,在中都朝野之中,大都非常清楚,忠義伯張煌言將會是下一任首席內閣大學士。所以,當靖南城破,建奴伏首的訊息傳來後,在歡喜之餘,方以智第一時間請張煌言一同商議對策。
其實,有時候,處理失敗反而更容易一切,無非就是增派軍隊,集中力量,如此種種,而面對勝利,尤其是這樣的納俘近百萬人的勝利,就需要解決太多的問題。
“現在怎麼辦?”
看著張煌言,方以智反問道。
“前前後後,納俘差不多有八十萬,這些人怎麼處置?”
在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方以智的臉色泛苦,作為首輔的他很清楚,在對待俘虜的問題上,大明上下的分歧有多大。
“一個不小心,肯定會激起士民的不滿的。”
張煌言直接說道。
“其實,現在朝野之中的態度主流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
抬起頭,看著首輔,他又嘆道。
“問題是,誰願意擔責呢?咱們總不能讓太子去擔責吧!”
提到太子時,張煌言苦笑道。
“咱們這個陛下,這麼大的事情,居然連份電報也不發過來,至少總得給太子一些訓示吧,陛下到好,就像是不知道似的,不聞不問,似乎鐵了心思,要把事情交給太子,太子監國是不假,可這樣的大事……”
“大事難得啊!”
方以智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