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章 向北

聽他這麼,張煌言反倒是笑問道。

“你這子,你話可要負責任,憑什麼我辦的紗廠只有模樣,沒有精神?”

尚書的問題,讓羅倫也笑嘻嘻地答道。

“江北的局廠我都去看過,江西的局廠我見得更多,兩相比較的話,我有這個感覺:南昌的數家局廠與江北的局廠也就是模樣是相近,但實際上兩者卻相距很大。”

呂留良連忙於一旁道。

“模樣相近也是個基礎,至於其它的,可以慢慢培養,過些年後也就會差不多了。”

“你得不對。”

因為對工廠有一定的瞭解,所以羅倫較起真來了。

“模樣相似是沒有用的,關鍵在生產。江西的這些局廠,照現在這樣的辦下去,肯定比不過江北的工廠,待到下承平,江北的工廠擴大時,江西的工廠,早晚會為其所吞併的。”

張煌言開始有點不高興了,畢竟這一切都是他的心血。他問道羅綸。

“莫非你聽到什麼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下官正要跟您這些,司馬。”

羅綸正色回答道。

“觀江北所辦局廠,姑且不其它,就是現在廠中督辦官員少則十數人,多則數十人,這些人中又有幾人懂得辦廠,幾人懂得經營?他們上不能回報官府股本、利潤,下不能令廠工收入增加,如此尸位素餐,這工廠又焉能長久?”

和其他人不同,羅倫曾經參觀過江北的工廠。也瞭解南昌的工廠。他自然知道兩者之間的差距,這種差距並沒有因為時間的關係而慢慢短,而是越來越大。

話是不錯,但在如此好氣氛下這等敗心話,這個羅綸也真是太不懂事了。也太不會話了。呂留良見張煌言的臉色越繃越緊,心裡暗暗想著:必須把話題轉開。看著船外出現一大片田野,田中盡是成熟的水稻時,他趕緊對張煌言。

“尚書,你看這裡,當初初來江西時,放眼望去還盡是一片荒涼,再看現在,卻盡是水田,這江西百姓如此勤奮,不過數年,便將簇變為桑田,實是令我等汗顏。”

張煌言望了望船外,點頭道。

“不錯,何止江西如此,我漢人之勤歷,世所罕見,就是這江西之地,曾幾何時亦盡是一片蠻荒,正是我漢人先祖於此篳路藍縷,方才有今日之富庶。”

張煌言的這句話撩起了羅綸的極大興趣,他也禁不住贊同道。

“何止江西,江南亦是如此,三國時,江南尚是荒蠻之地,而至宋朝,江南富庶已經蓋以下了。”

張煌言略點下頭,然後道。

“不僅僅只是江南,當年周滅商後,當時周朝下不過只在今日河南一帶,隨後周子分封下,將下分封於諸侯,就像這江南,當年為楚國之地“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蔞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背誦著《史記.楚世家》中的這句形容楚國開掘基業的艱辛的文字,張煌言又感嘆道。

“若非是如此一代代先人啟以山林,又焉能有了我漢家今之景!”

呂留良亦於一這點頭道。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