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章 開局

這的中午時分,一艘三桅快船船迎著刺風的寒風,在漫飛雪中,緩緩地靠近了塘沽的碼頭,這座碼頭最早修於洪武年間,滿清入關後,推行禁海,碼頭隨之荒廢,直到去年為便於南洋米運輸,才開始整修,只不過這碼頭修復後,滿清卻從未曾使用過,就倉皇逃出京師。現在這塘沽碼頭,自從楚軍克復北直隸,尤其是從福建的運米船到達之後,這碼頭慢慢的恢復了幾分生機。

現在雖正是冬時,可這碼頭上卻也泊著幾艘帆船,在這艘海船在舢板的拖曳下緩緩靠港的時候。帆船的船艙裡坐著四個人。中間一位大約四十歲出頭,相貌白淨鬍鬚約有半尺餘,身上二品官袍,頭上戴著烏紗。他是楚王府禮科主事顧景星,他的身後有兩個人,分別穿著六品、七品官袍,他們是衙門裡的下級官吏。而在顧景星的對面,坐著一住四十幾歲的穿著一身錦衣衛飛魚服的官員。八字鬍於唇兩邊分開,清瘦的臉龐上,那雙眼睛雖不大,可是卻閃露著精光,透著什麼都瞞不過他的眼睛的神采,而表情卻又是一副謙遜狀,全沒有身為近臣的跋扈。

穿著一身飛魚服的任子信,正在出神地望著外面的雪景,他已經記不清楚上一次看到這樣的大雪是什麼時候了。甲申年間為錦衣衛中當差的他逃往南方,後來幾經輾轉於永曆朝中出任錦衣衛掌衛事,再到後來於阿瓦僥倖活了下來,這些年的顛沛流離,他幾乎從未曾想過有朝一日居然能夠重新回到京師,更沒有想到,可以以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返回京師。

其實,原本在萬年的時候,他也只是錦衣衛掌衛事,不過在皇上到了船上,藉故免去了張峰揚的指揮使後,作為追隨皇上多年的老臣,他被提拔為錦衣衛指揮使,至於其中原因,再清楚不過,皇上並不信任那些“紅旗兵”。

紅旗兵不可信!

楚軍同樣也不可信。

皇上信不過江北的紅旗兵,同樣也信不過楚軍。

於是,奉皇上的差遣他先乘快船——快船還是江北的,首先抵達塘沽,他來這裡,一來是為了提前安排好迎駕之事,二來則是奉皇命於津衛招募錦衣衛。之所以選擇津衛,是因為在津三衛當年駐有兵戶一萬七千戶,這幾百年的時間其子弟繁衍不下數十萬戶,這些人總比什麼“紅旗兵”和楚軍更可靠一些。

而顧景星作為楚王府的迎駕官,原本是與朝廷一同進京,因為任子信提前的關係,所以他們兩人同船,雖兩人一文一武,而且顧景星本身就是擅長文章的大家,可是這一路上,二人卻依然成了忘年交。

快船在津碼頭停穩之後,一個船工掀開沉重的棉簾走進艙來稟報道。

“主政,從津到京師朝陽門的水路,已經全部封冰,船不能再往前走了。看來,只好請主政上岸改走旱路了。”

聽了這話,顧景星倒是沒有話。他只是揮手讓船工退下,一言不發地望著窗外的滿的飛雪,若是這江北的船有什麼好處,恐怕就是這通透的玻璃窗了,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窗外的景緻。

相比於顧景星的沉默,任子信的反倒是顯得頗為輕鬆,笑著顧景星道。

“主政大可不必發愁,水路不通,走旱路也一樣的。古人風雪騎驢過劍門,今日在下與主政津門古道策馬行,不也很有詩意嗎?”

苦笑了一下,看著面前任子信,顧景星道。

“哎,恐怕也只能如此了……”

他之所以顯得有些沉鬱,並非是為其它,正是因為任子信在此之前透露給他的訊息——皇上要在津募錦衣衛萬人,以護衛宮廷。

按道理來,這自然是理所當然,這錦衣衛是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皇上還朝之後,恢復錦衣衛……不對,應該是擴大錦衣衛,實屬應該。作為人臣,顧景星自然不會反對。

只是作為楚王府的官吏,顧景星卻很清楚,這勢必會引起大王的不滿,若是大王不滿,到時候,又該如何?

至於大王為何不滿……

顧景星只是於心底苦笑著,他本是崇禎年的貢生,弘光朝時考授推官。入清後屢徵不仕,後來亦與其它遺民一般,雲遊四方。後來尚為九江總兵的李子淵奉張煌言命,出兵武昌,剛剛返回蘄州老家的顧景星欣喜若狂下,立即入營投效。後來李子淵叛張自立,讓顧景星頗為不滿,在猶豫著是否棄其而去時。李子淵的北伐讓他選擇了繼續為其效命。

叛張是私利,而北伐是大義。

儘管現在他身為禮科主事,可是在內心深處,對於楚王他同樣也是極度的不信任,畢竟,此人能夠背朱叛張,他日誰知道會做出什麼事來?

現在皇上要擴大錦衣衛,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楚王會高興嗎?

“那件事……”

抬頭看著任子信,顧景星猶豫道。

“弟以為,還是謹慎一些的好。”

知道其所言是何事的任子信,只是微微一笑,然後看著那窗外的風雪道。

“謹慎……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去做的,既然後直吩咐了這個差事,在下只能儘量去做,畢竟皇命難違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