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章 為臣

張煌言的客氣,讓劉以棟侃侃而談道。

“大軍出師,頒定發發討伐檄文,從而振人心鼓舞士氣,向來為統帥所重。故而方才有湯王伐桀的《湯誓》傳世;而武王伐紂,又《泰誓》傳世,征討有罪,恭行罰。武唐之時,徐敬業起兵伐武曌,駱賓王為其作《討武氏檄》,千古傳誦至今,遂為一代名文。司馬所出《西討虜寇檄》,呼籲下各藩集兵西討,以平定下,此事將永載史冊,為當今下第一等大事。《西討虜寇檄》自上報之日起,便已傳遍江西省內千家萬戶,更傳至大江南北,為世人所稱道,日後也定當如《討武氏檄》一樣流傳下去。但可惜的是,此文迴避了虜寇坐據西北主要原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煌言略高於一愣,隨後明白劉以棟想要什麼,他的眉頭微微一皺,並沒有話。

“不怕司馬怪罪,恕晚生直言,今日四藩坐大,掌握下兵馬,若是四藩能夠齊心協力,虜寇又焉能坐據西北,威脅中原,竊以為今日四藩離心,方才是虜寇坐據西北之原因,而《西討虜寇檄》於此卻隻字未提,如此避諱,雖看似穩妥,可實則,卻是空洞無物,四藩又豈不知道虜寇坐據西北之威脅,只是其皆有私心,方才致使時局如此。檄文繞過了它,使人讀後,覺得此《西討虜寇檄》,不過只是老生常談,又有何用?”

張煌言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劉以棟似乎沒有覺察到,繼續道。

“其實,今日下四藩坐大,朝廷虛弱,已經是眾人皆知之事,若是四藩皆為已私,即便是司馬以《西討虜寇檄》促之,其又怎麼可能甘為朝廷驅使?”

劉以棟這幾句話,讓張煌言的眉頭緊鎖著。他坐在椅子上,斜眯著眼睛,將眼前這位剛過弱冠的後生刮目相看。他在執筆作文時,不是沒有想到這些,只是不好措辭,故有意迴避這個問題,著重在維護君臣人倫上作文章,可是四藩皆為已私,又有何用?。

“四藩皆是我大明忠臣,其忠心日月可鑑,又豈會皆為已私?不顧國家大事?”

張煌言的語氣顯得有些冷淡,儘管他去否認,可是連他自己也覺得這樣的反駁極為無力。

“司馬所言極是,四藩固然各是大明忠臣,但是忠臣亦有各自之不同,於朝廷他們是忠臣,可是與互相,卻又是各有所私,如此,又焉能長久?”

這一下,就連張煌言自己都無法反駁了,這是事實,四藩不和並不是什麼秘密,就是他張煌言與楚藩之間,同樣也是間隙極深。

“足下高見。足下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見識,將來前程不可限量!”

面對這樣的稱讚,劉以棟立即起身答謝道。

“司馬如此誇獎,晚生實是榮幸至極。還請司馬屏退左右,晚生尚有幾句心腹話要稟告司馬。”

盯著劉以棟看上數眼,心知其必定還有話的張煌言,點了下頭。

“請足下隨我到書房來。”

進書房後,劉以棟自己關好門窗,壓低聲音對張煌言。

“在下之所以來拜見司馬是有一件東西想要送給司馬一觀!”

“哦?”

詫異的看著劉以棟,張煌言好奇的看了一眼劉以棟拿在手中的紙盒,如果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一副字畫。

“不知足下所拿是何物?”

“其實,也不是什麼金貴的東西,這是當年孝烈皇帝賜賞予家祖之物,當初清虜入寇屠城時,家父避入山中時,雖未帶其它絲毫長物,唯恐此物為虜所毀,卻一直隨身攜帶……”

話時候,劉以棟已經從紙盒中取出了字畫,而張煌言一聽是先帝所賜,那神情也變得極為凝重,這還是他第一次看到先皇的遺物。

“啟年間魏閹橫行,家祖連長十二道奏章求去,熹宗無奈,於是同意家祖辭官回鄉。崇禎初年,魏黨事敗,家祖復原官。後累加少傅、太子太傅、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

提及祖父的經歷時,劉以棟又繼續道。

“可時人大都不知,孝烈皇帝登基除殉後,下旨召家祖入朝,曾賜畫一副,正是此畫,讓家祖決心還朝……”

一邊,劉以棟一邊展開手中的書軸,在書軸展開的時候,看著那展開的書軸,張煌言的臉色突然一變,大驚失色的道。

“啊……這、這是!”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