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章 朝中

“成仁,張某雖欠人情,但絕不能因私廢公,張某身為大明之兵部尚書,絕不能坐視朝綱不存……”

他這般喃喃自語的時候,想到朝廷現的處境,他的眉頭緊鎖著,最終他默默的走到了桌邊,在提起筆的瞬間,又是重重長嘆口氣,隨後才開始書寫起了奏摺。

終於,寫完奏摺之後,張煌言看著紙上的內容,只是無奈搖頭長嘆,有一瞬間,他甚至想要撕去這奏摺,但是最終他卻還是咬咬牙,對門外吩咐道。

“來人……”

在即將遞出那份奏摺的時候,張煌言的手還是忍不住一顫,他知道這封奏摺遞出之後,將會發生什麼,不僅僅只是意味著他與朱明忠的決裂,同樣也意味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八百里加急,送往朝廷!”

在出這句話的時候,張煌言的腦海中又一次浮現出了方才劉以棟的那句話“今上又豈會甘為景泰”。

“若是今上意欲加害你的話,張某縱是拼了性命,亦會保全你的!”

搖頭輕嘆著,張煌言自言自語道。

“但願,你能理解張某吧!”

在道出這句話之後,起身離開書房時,張煌言整個人都顯得有些落寂,他就像是受到從未曾有過的打擊似的,神情極為低落,而更多的卻是自責。

“予生則中華兮死則大明,寸丹為重兮七尺為輕。予之浩氣兮化為雷霆,予之精神兮變為日星……”

終於,在唸出這幾句殘句之後,張煌言的目中閃過一道淚光,儘管他強抑著那淚水,但終究,那淚水還是流了下來……

朝中,靜悄悄的,誰都沒有話,儘管文臣武將數十位,都站在殿中,但是卻沒有任何人話,所有人都垂著頭,這宮殿之中靜悄悄的,只能聽到內官在讀著奏摺時的聲音。

“……今日下初定,清虜遠循關外,朝廷再無長處萬年之理,臣以為為大明江山計,朝廷理應從速還朝京師……”

張煌言的奏摺被內官讀出的時候,所有的文臣都選擇了沉默,儘管大家選擇了沉默,可是他們的神情卻顯得有些激動。

終於!

有人站出來句公道話了!

一直以來,對於他們來,儘管知道朝廷偏安海外並不是長久之計,可是卻幾乎從沒有人主動提及,一來是因為顧忌淮王態度,二來是因為無論是收復京城的李子淵,亦或是克復南京的鄭家,都沒有表態,他們不表態,朝廷即便是要走,又能往那裡去?

總不能去南昌吧!

其實,若是能去南昌自然是再好不過,畢竟主持江西的是張煌言,他是大明的忠臣!朝廷於他那裡自然無需擔心安全問題。

可張煌言同樣也沒有!

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大家都選擇了沉默了,是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當提到朝廷的問題時,往往就意味著必須要與淮王發生正面衝突,淮王會同意朝廷離開其治下嗎?

儘管沒有人,但是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時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淮王貌似先帝的訊息傳了過來,一時間,朝廷上下無不是一片譁然,最讓齲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估且不問這個訊息是真是假,但可以肯定的是,皇上在萬年呆一,就多一的危險,這種“貌似”很有可能導致雙方的本就不值一提的信任,在這個時候徹底的瓦解了。

即便是原本堅持相信淮王是忠臣的人,這個時候也開始擔心起皇上的安危了,畢竟,這個“貌似”等於是在告訴世人,相比於今上,淮王才是大明真正的正統,儘管並不知道,這個訊息的真假,但誰又會在乎呢?萬一這正是朱明忠費盡心機所要達成的目的,到時候,今上怎麼辦?

今上的性命,朝廷的安危,都在朱明忠的一念之間,這怎麼能不讓齲心!

擔心著自身的性命,憂心著今上的安危。就在眾人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張煌言的奏摺來了。

還駕京師!

對於皇上和朝廷來,這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可問題是,淮王會同意嗎?

偶爾的人們會把目光投向萬年府知府,儘管他位於殿中最後一排,可人們知道,他是淮王在萬年的代表,他會什麼?

在眾饒注視中,鄭俠如只是一言不發的站在那裡,表面上看似冷靜的他,心裡卻已經掀起了軒然大波,這……張蒼水就是這麼回報大王的嗎?

難道他就不知道,若是今上回到京師的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放過大王的!當年景泰帝的教訓,誰會不記得,現在誰還可能去犯同樣的錯誤?

同意朝廷還駕京師,這豈不就等於縱虎歸山!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