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可以的話,這些報應都該由她一個人來受啊!
就在董太妃於心底哀嘆的時候,那邊的鄭經原本似破風箱似的喘氣聲,卻慢慢的平息下來,他躺在床上,一雙眼睛無力的看著房頂,呼吸越發困難的他,扭頭看著尚在襁褓中的兒子時,突然卻又有些害怕了。
儘管眾臣都已經表示必將輔佐鄭克臧,可是熟讀史書的鄭經卻很清楚,在史書中,主弱臣強下,那些少主最終會是什麼下場,若是少主若是能奪回權力,尚能安穩一生,若不能奪回權力,其結果或是被殺,或是被廢。
“呼……”
喘著粗氣,稍作思索之後鄭經又道。
“娘,克臧尚幼,這國事如此,非,非克臧所,所能決,孩兒,想,想請姑、姑丈,助,助克臧,母、母妃以,以為如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兒子的話,讓董太妃詫異的看著他,若是她沒有記錯的話,鄭經最為反感的正是朱明忠,他這是怎麼了?
其實,鄭經之所以會做出這個決定,完全是為了保護他的兒子,是為了保護鄭克臧,他知道既便是自己,鄭家的驕兵悍將尚且對其屢有不服,更何況是尚在襁褓中的鄭克臧。
主弱臣強之下,若是有人發難,他死後,鄭克臧又該如何自保?靠母妃?估且不母妃對鄭克臧早就心存芥蒂,就是母妃不過只是一婦道人家,如今這下紛亂,若是各人皆自立為帝,母妃又豈能馴服得了那些驕兵悍將?
下底只有一個人能馴服他們——就是他一直既羨慕又嫉妒那個姑丈,正是因為羨慕他嫉妒他的功勞,才會對其多少不滿,可在內心深處,鄭經卻也知道,其確實是真君子。
無論如何,他都不會傷及鄭克臧的性命,即便是他奪了鄭家的基業,也會許鄭克臧閩王之位。若是能為一個太平王,從此安穩一生,對鄭克臧或許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至於鄭家的基業……若是沒有朱明忠,這鄭家的基業又會落到何人之手?況且,這份基業,無論是誰為皇帝,都不會容忍的。
與其如此,倒不如干脆利落一些。
“淮、淮王是,是孤之姑丈,亦,亦是鄭家之人,先、先王在時,對,對其是讚譽有加,更,更是常言、常言,閩、閩淮自、自是一家……今、今日克、克臧年,年幼,不、不能理事,自,自此之事,閩、閩王大之事,皆,皆決於淮王……”
在鄭經出這番話後,王忠孝等人無不是一陣愕然,他們或曾擔心過主弱臣強,將來不足週歲的鄭克臧如何馴服軍中諸將,甚至還曾想過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借淮王之勢,但卻未曾想到,大王卻如此乾脆的直接將鄭家交到了朱明忠的手鄭
閩淮自是一家,這句話也就是來聽聽,瞭解鄭成功性格的他們,又豈不知道,有多少國姓可是差點派兵北伐江北。
現在,大王卻以“閩淮自是一家”為由,把閩王諸事交給淮王,這就等於獻土於淮王,等於拱手相讓江山於淮王。
儘管驚訝非常,但是王忠孝等人卻能猜出大王的心意,大王的心意想來也不過只是想籍此保住鄭克臧的性命,保住閩王一系,畢竟,以朱明忠的忠義,他絕不會傷害鄭克臧的,將來無論是為帝為臣,都會留下閩王一系。
只不過,那個時候,閩王不可能再像現在這樣開設幕府,自設六部形同獨立。屆時,閩王不過只是大明或者新朝的清貴王爺。
如此也算是最好的結局了!
在鄭經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董太妃並沒有話,她只是靜靜的看著兒子,出身於書香門弟的她知道,主弱臣強不是好事,自然也知道,這下的時局已經不同於往日,過去,有大明在,人們尚且會顧及她是先王太妃的身份,而將來若是各為君,若是無人顧忌,到時候,即便是她想要保住性命,恐怕都不是件易事。
下何人不意為君?
無論將來如何,有那份親情在,至少他朱明忠是不會為難鄭家的。一飲一啄無非前定,一言一行皆成因種。當年大王把九妹嫁給朱明忠的時候,或許也不曾想到,有朝一日,鄭家要靠他方才能於此紛亂之中存活下去吧。
“母妃以、以為如何?”
兒子的話傳到耳中,董太妃見眾臣也看著自己,便點頭道。
“一切皆從王命。”
在董太妃出這句話後,無論是鄭經,亦或是屋中的諸臣,無不是長鬆下一口氣,而是放鬆之餘,他們的心裡難免有些失落,他們看著已經奄奄一息的大王,卻又想到了早已逝去的國姓。
國姓若是知道其身後不過一年,其一手打下的基業,便如此送人,不知又會是作何感想?
就在這時,他們的耳中卻突然傳來內侍的哭聲……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