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章 三代之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從業忽然睜開眼睛望著那位公子縱聲大笑著。

朱明忠卻只是冷冷的望著李從業並不說話,他的姆指在杯邊輕輕的划動著,整個人都在那裡沉思著。

思索著什麼?

思索的自然是某種程度上的競爭。

君可擇臣,臣亦可擇君!

春秋戰國時為何學說紛雲?正是因為人才以及學術的流動,歐洲在近世,為何崛起,也正是因為相比於的中國的大一統,分裂的歐洲人才的流動是積極的,學術以及科學上的競爭是激烈的,而這一切,恰恰是大一統的王朝所不能提供。

大一統的王朝固然阻止了分裂與混亂,但是同樣也帶來了學術上的自負與停滯,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興儒學罷百家,就是某種學術上的大一統,而這一種大一統的原因是什麼呢?

是因為對於統治者而言,百花爭鳴的學術思想,同樣也是危險的,為了便於統治,古人總想找到一個捷徑。所以,他們選擇了罷百家,大帝國的統治者,不僅需要大一統的天下,同樣也需要大一統的受他控制的學術。

這是好事嗎?

對於統治來說,是好事,因為學術和思想是受他控制的。但是對於文明發展來說,這是好事嗎?

作為皇帝,朱明忠當然不能僅僅只考慮文明,實際上,作為皇帝,他甚至變得更加自私了,過去,在反清的過程中,他考慮更多的是文明的延續,甚至考慮到在海外延續中華文明。但是現在,作為皇帝,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讓他的帝國千秋萬代。

自私是人的本性。

也正是這種本性告訴他人,封國建邦是天下混亂的開始。統一不容易,不能設立不利於統一的封建制度,統治如此幅員廣大的帝國必須保證中央集權,絕不可分權。

可另一方面,另一個聲音同樣也在告訴他,於夷地封國建邦,並不是壞事,至少可以像周天子分封天下時一樣,讓中華文明藉著分封再一次擴散,南洋以至於整個世界,都將會受到漢文明的洗禮。

就文明的發展來說,這種擴散無疑是符合漢文明利益的。同樣也是符合國家利益的,畢竟,自此之後,大明都不需要再負擔宗室的開支,而且可以獲得“藩屏中央”好處。

可是,這真的最好的選擇呢?

“為避免藩王割據,可以設立“藩禁”,兩藩王就封后不經朝宮奏準,不許敘會相見,藩王就封后,不經特許不得還京入朝……”

這邊因為“三代之世”激動不已經的李從業話,更是適當的補充了葉適之之前的不足之處。

“無必要!”

葉適之搖著頭,然後繼續說道。

“既然已經封邦建國,何需再設藩禁,若是如此,豈就是於共藩國為王府,將其禁於藩國之中,與其如此,反倒不如干脆一些,不加限制,況且他們於夷地身處蠻夷之中,必定是以國人領野人,若是野人反抗,必然興兵討伐,如若一國野人勢大,其藩王自然可請求就近的宗親興兵來援,嗯,也就是“尊王攘夷”,如此又豈需要設立藩禁?”

尊王攘夷。

在他們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言道著,心情無法平靜的呂留良,不時的看著陛下,他看到陛下的神情肅穆,並沒有因為兩人的言語顯露出絲毫的怒氣,同樣也沒有因為表示出歡喜之意,而只是靜靜的坐在那裡,似乎就是一副任由他們說下去的樣子。

不過呂留良能夠看得出來,似乎陛下真的在思考著這件事的可能。

陛下會如何選擇?

封邦建國!

將宗室分封於海外,似乎,並非不可能。至於苛待宗室,如果僅僅只是將他們的王府設立於海外夷地,倒也難免有這一說法,可如果是讓他們於夷地建國,這又怎麼會是苛待呢?

只是陛下?

就在這時,呂留良聽到一直沉默不語的陛下的說道。

“你們可知我大明有多少宗親?”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