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在觀察著自己的發明,戴梓連忙迎過去問道。
“這位先生對它有興趣?”
“這是用在馬車上的?和軸瓦的功用差不多?”
抬起頭,看著著面前應該不到二十歲的少年,朱明忠開口問道。
“沒錯,實話不瞞先生,您是第一個一眼看出它功用的,”
指著展臺上的軸承時,戴梓的語氣顯得有些無奈,他之所以無奈,是因為他的這個發明,並不被人看好——它的成本遠遠高過承瓦。
“你可以說一下它的優點嗎?”
“先生,這種圓軸軸承與軸瓦不同,它是就是透過保持架將四個圓軸固定,軸承是置於兩個平面之間,如此一來可以將面與面的滑動摩擦轉化為點與面的滾動摩擦,如此一來可以讓車輪轉的更快,更活,挽馬拉乘時也更為省力,透過之前的試驗,使用這種圓軸軸承的馬車,可以節省30的馬力,速度提高15左右。”
“既然有這麼多好處,那麼廠家購買專利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於只有十八歲的戴梓來說,改良馬車車軸和承瓦,設計這種新式軸承,是他進入書院後的第一個發明,採用它貨運馬車可以提高載重量。只不過,他的這個改良所帶來的益處,似乎並沒有被人們注意。
“好像,大家都不覺得有改良馬車的必要。”
戴梓的語氣顯得有些無奈。
“為什麼大家願意花一萬兩買一種新型的片簧,卻不願意買這種軸承?”
“因為片簧已經使用的,只不過因為成本問題,使用者都是權貴富人,李炳義的發明不僅僅是片簧,而是它的生產工藝,成本降低了一半,大家自然樂意購買,你的這個發明……成本應該不低吧!”
戴梓點頭說道。
“成本確實不低,四個圓軸的製造成本在那擺著,不過它的優點也很多。”
作為學生的戴梓顯然並不是一個合適的推銷員,在他強調著優點的時候,朱明忠又有些好奇的問道。
“這是你自己的發明的?”
“嗯,是,應該是吧!”
猶豫片刻,戴梓又說道。
“我借鑑了“簡儀”裡的圓軸,為了降低摩擦,“簡儀”在“百刻環”和“赤道環”之間加入了四個“圓軸”,所以我想,應該可以用在馬車上,所以才會會有了這個設計,只是,似乎大家都不需要。”
年青人的回答,讓朱明忠頗為欣賞的點點頭,然後說道。
“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改良,也是發明的途徑,而有時候,發明就是這樣,在剛剛發明出來的時候,不一定會被人欣賞,嗯……”
沉吟片刻,朱明忠反問道。
“如果你要售出這個專利的話,大概開價多少?,”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