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章 臣子怒

閻爾梅看了一眼李極臣,只是在心底嘆了口氣,這李極臣是以外戚應襲武清侯爵,當時正值國變家道中落,與其夫人一同安貧潛隱,直到方以智入府之後,在方以智的推薦下,李極臣才入江北為官。不過,以他的才能,能做到通政,已經是極限了,雖說已經年過四十六,可卻依然好衝動。有時候,閻爾梅甚至都懷疑,如查不是因為他是方以智的妹夫,恐怕陛下也不會對其青睞有加。

即便是在興乾朝,這官府之中各種關係也是錯綜複雜,僅只是桐城方家,出仕且地位顯赫的又豈止數人?

想到這,閻爾梅自然又想到自家,閻家出仕的也有十餘人之多,究其原因,朝廷任用他們絕非僅憑才學,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大量計程車人或是降清,或是赴滿清試,他們之中不少人或是被流放,或是被廢除功名,興乾朝用人也就有了侷限性——忠臣往往絕不是一人,而是一家一族皆是忠臣,作為某種回報,他們自然在興乾朝受到了重用。朝廷如此,除了需要用人之外,恐怕也有希望讓天下人知道,朝廷必定不會忘記忠臣義士的,即便是身死之後,也會褒獎其家人。

正當閻爾梅將心中的想法搖散,想要將此事秉告陛下的時候,已經看過報紙的朱明忠也在自己的書房接見了調查廳專員陳明覆,三十三歲的陳明覆是陳子龍的長子,入清後他不曾出仕滿清,南京克復後,在其父親舊友的推薦下,入閩王幕,再後來又隨閩王入朝,不過,他並沒有選擇往地方為官,而是在調查廳成立後,進入了調查廳,因為他相信,只要能保持官員的清廉,甲申天變就不會發生,大明就不會有流寇為禍天下的局面發生,億兆百姓更不會慘死於虜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不過,在過去的一年中,陳明覆的調查並不是僅僅只侷限於官員自身,他的調查是極為廣泛的,涉及到大明的方方面面,也正因如此,即便是直到現在,那份調查報告仍然沒有給出來。

但是這並不妨礙朱明忠喊他過來詢問,他一接到陛下的旨意就立即入宮來報告了。

雖說只是初步的調查報告,但是,窺一斑而知全豹,一份並不詳細的報告,也能讓他對此有一定的瞭解的。

面無表情地翻閱起陳明覆的報告,與過去看到報告時的歡喜不同,這次尚未看到了一半,朱明忠就臉色鐵青地合上了報告,然後沉聲問道。

“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回陛下,此事千真萬確,臣所察絕無虛言。”

陳明覆跨步上前揖禮道。

“那麼說,這幾年,官田租放,不僅沒有讓老百姓受益,反倒是讓老百姓受害了?”朱明忠抬頭看著陳明覆詢問道。在這一瞬間,他甚至感覺有些臉紅,畢竟,“官山海”的法律是他制定的,荒地皆歸官有,禁止百姓私墾。以官田放租百姓,收以官租,是他一直以來最驕傲的事情。

不加徵百姓一文一厘,朝廷每歲可得數千萬兩!

這樣的成就,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其實,實現這一切的原因非常簡單——變天下百姓為佃農,用地租取代田賦,過去佃農的交租物件是地主,而現在則是官府。之所以會有這種變化,是因為官府才是大明最大的地主。

流寇的橫行以及清虜和入寇,使得天下人丁十不存一,如此也導致大量土地成為荒地。官山海的法律在全國推行之後,相比於萬曆年間現在全國田畝只有四成仍屬於百姓,其它六成因為是“無主荒地”而成為官田,隨著人口的增加,百姓為了種更多的地,只有租種官田,官府自然是獲利頗豐——不過獲得了熟田,而且還收到了高額的地租。

“回陛下,這些情況是臣親眼所見,各地皆是如此,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陳明覆老實的回答道。

“噢,你親眼所見?”

朱明忠面色不善地反問道。

“回陛下,臣以為,官田收租,最大的問題,一是收租的時間短,各地官府往往限定一個月,為督促百姓主動交租,每延誤一天,罰糧半成。二是收租的糧色,雖說朝廷限定官田租為三成,可卻沒有限定糧色,而地方官府往往為表現其功,紛紛要求百姓交上等足色糧,如此一來,為補糧虧,百姓少則需要交租四成,多則甚至可以達到六成,百姓可以說是不堪其負……”

陳明覆不緊不慢的報告道。

“陛下,這以糧色勒索百姓,甚至是地方官吏從中漁利的手段,其以糧色欺壓百姓,令其多繳地租,然後再將多出的糧食轉賣,從中漁利,如此貪腐,早就令百姓不堪其累。臣懇請陛下下令對此事徹查,除以天下惡吏,也好給各地官員一個警告,讓他們不敢再坑害百姓。”

面對陳明覆的建議,朱明忠微微一皺眉,然後神情凝重的問道。

“你是說,此事極為普遍?”

陳明覆再次揖禮道。

“陛下,此事非但極為普遍,甚至可以說,天下諸縣皆是如此,若是不嚴加懲治,如何能令天下百官以為此警?”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