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種戰術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實在是過於累贅和緩慢;在許多情況下騎兵一方的火力往往不足以對敵方步兵陣列產生足夠的殺傷,相反步兵裝備的火銃卻擁有比騎兵的手銃遠得多的射程,這種戰術意味著把騎兵暴露在了敵方步兵兇猛的多的火力網中。
而這種在歐洲已經沒落的“半迴旋”戰術,在大明被重新改進,並重新喚發的生機,這種生機的煥發於武器的革新,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第三大隊重新整隊的時候,遠處另一隊騎兵則在衝鋒的時候,不斷鳴響手中的短銃,在連綿不絕銃聲之中,前排的騎兵剛發射他們的火銃,就閃向了兩翼,而後面跟進的騎兵繼續放銃,而撤到兩翼的騎兵又一次抽出了備用銃,再一次攻擊,如此反覆數輪銃擊之後,此時後面跟進的持劍騎兵才衝向“敵軍”。用騎刀劈砍著“目標”出就是一個個稻草人,
“二大隊注意協調,注意火力的銜接……”
置身於土丘上的王懷之不時的下達著命令,指揮著部隊的訓練,只有在訓練場上,經過無數次的訓練之後,才能確保在戰場上不會出錯。
在訓練結束後的例行訓話後,王懷之看到三大隊的陳明心站那牽著馬,似乎有話對他說。
“陳明心,你有事要說?”
“報告營長,我想給營長看一樣東西。”
陳明心的語氣顯得有些猶豫,雖然有些猶豫,可卻又有些激動。
“什麼東西?拿給我看看。”
“營長,”
陳明心從馬鞍旁取出了短銃,那是明軍騎兵最普通的裝備——雙管線膛手銃,明軍之所以選擇改良半迴旋戰術,就是因為線膛手銃的射程完全不遜於滑膛長銃,從其問世以來,一直深受騎兵的歡迎。
“營長,你看這雙管銃,咱們標配是兩支,再加上一支雙管長銃,在戰鬥的時候,先在百尋外放長銃,然後是短銃,六銃後,開始衝鋒……”
一個騎兵營騎兵千人左右,每人六銃也就是六千發銃子,20的命中率就足以讓敵軍陣營陷入混亂,只要敵人一陷入混亂無法形成穩定的空心方陣,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一場屠殺。
而這也是明軍騎兵最大的特點,線膛火銃於馬刀的結合。
“可是,六銃夠嗎?”
看著陳明心,王懷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肯定不夠,要不然,弟兄們又怎麼會自己買上一支短銃,可即便是多配一支短銃,頂多也就是隻能放8銃……”
陳明心看著營長,然後又說道。
“反正,按弟兄們的說法就是那怕再買兩支短銃,也不嫌多……”
王懷之點了點頭。
“確實不嫌多,銃子越多,越容易擊潰敵人的防線,越容易讓他們崩潰,衝鋒的時候自然也就越容易,可是不是誰都有錢買那麼多,基本上,咱們也就是多帶一支,即便是多備一支,也都是在陷陣的時候,偶爾應急。”
不是誰都能買得起幾支短銃,而且再多配幾支,騎馬衝鋒陷陣時取放也不方便,所以為了平衡,三短一長,四支火銃是明軍的標配。也正因如此,才有了“臨陣八銃”的說法,而這個八銃,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已經是極限了。
“營長,所以,我才尋思著,能不能多放幾銃,所以……”
拿起那隻雙管短銃,陳明心扳動擊錘然後說道。
“營長,你看過去咱們用的是燧發銃,現在用的是擊發銃,這擊發銃好,就是下雨的時候,也是照用不誤,而且幾乎不可能碰到“瞎火”,更好的是,它不像過去用燧發銃那樣,要在銃尾的發火槽內裝上一點火藥,要不然就打不響,有時候在咱們衝鋒的時候,那些火藥很容易飛散,所以總會碰到瞎火的時候。現在只要把火帽扣上,一準就能打響。”
使用火帽的擊發銃,現在明軍的精銳部隊已經開始換裝,相比於燧發銃,他的優點是極為顯著的。
擊發銃顯著提高了槍械的射擊可靠性,並有較好的防水效能,“瞎火”故障大幅度減少。而使用燧發銃,平均每7發子彈就會出現一次“瞎火”,採用擊發銃大約發射200發子彈才會出現一次“瞎火”現象。
也正是因為這種優點,才使得他剛一出線就立即受到了軍隊的歡迎。畢竟它的效能實在是優異到讓人無法忽視。
而騎兵作為明軍的精銳,自然在第一批換裝的序列,不過因為騎兵過去就用線膛銃,現在用的擊發銃只是將燧發機換成了擊發機,這樣一來,改造武器總比新生產武器更簡單一些,所以騎兵是明軍唯一一支全面使用擊發線膛銃的部隊,而且擊發銃也克服了過去燧發銃發火率不高的毛病。
聽陳明心在那裡說道著擊發銃的好處,王懷之只是笑而不語,聽著他繼續說下去。
“所以,幾乎是剛一拿到這擊發銃的時候,我就想到先前看過的一個東西,然後,就讓人做了一個東西……”
就在陳明心從馬鞍旁的袋子裡拿出他想要給營長看的東西時,那邊匆匆趕來的傳令兵,已經騎馬趕了過來。
“報告,都督府緊急軍命!”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