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那臣應該如何回覆東北?”
顧炎武試探著問道。
“嗯……”
朱明忠思索片刻然後說道。
“留中吧!”
現在還不是處置這些問題的時候,既然不需要處置,那自然也就不需要回答。
話音落下的時候,他又落了一子,然後說道。
“現在,奴寇還沒有投降,而且在短期內他們也未必會降,他們會撤到西域,然後於西域以逸待勞,若是我軍勞師遠征,勢必會吃虧的。所以,西征現在看似順利,但過了關中平原之後,再往西,只會越來越難,畢竟,道路條件在那裡……”
或許現在西征不過只是剛剛開始,但是朱明忠卻知道在另一個時空中,左宗棠西征的代價——數萬大軍,花費了五千萬兩白銀!其中購械購械不過只花費了5,其它95是糧餉開支。
而現在,大明所要面對的並不是新疆的阿古柏,而是數十萬滿清精銳,戰爭會持續多久?需要投入多少軍隊,這些都需要考慮,相比十幾二十萬大軍所需要的軍需物資能不能準時到達,鉅額的軍費開支倒是其次。
“後勤,西征最重要是什麼?是後勤!”
盯著棋盤上,朱明忠慢聲細語的說道。
“後勤非常關鍵,目前從前線傳來的訊息來看,在軍隊離開西安向西追擊之後,限制軍隊進攻速度的並不是清軍在山區藉助堡壘阻敵,而是後勤保障的速度,在潼關,我們可以投入15寸的臼炮,可是在離開西安之後,軍隊卻只能使用迫擊炮以及18斤臼炮,他們的威力都不足以摧毀堡壘。”
18斤臼炮是明軍使用最為廣泛的臼炮。這種臼炮口徑為4.5寸,身管則僅只有隻有13寸長,其結構極為簡單,就是一個短粗的炮身固定在厚木板做成的底座上。炮管由青銅鑄造而成,不含底座的話重量只有120多斤。
原本迫擊炮正是受這種輕便的火炮啟發研製的,可是現在在西北的山區,這兩種輕型火炮,卻成了明軍攻堅的主力,頂多還加上一個36斤臼炮。
“15寸臼炮太重了。”
顧炎武曾目睹過15寸臼炮的試射,太大、太重了。
“其實,可是就連10寸臼炮也用運不上去啊!”
朱明忠搖頭輕嘆著。<1861型海岸迫擊炮的巨型臼炮。這種臼炮口徑達到了創紀錄的330毫米13英寸),炮身重量高達7.83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臼炮。因為其炮身過於沉重,因此運輸和部署都十分困難,大部分這種臼炮都被部署於要塞炮臺之中。
在19世紀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在17世紀,至於15寸臼炮,重量更是兩倍於它,也就是在潼關,在藉助鐵路的幫助下,才把它運到前線,但是過了西安之後,別說是它了,就是10寸臼炮也無法透過馬匹運輸,甚至就連24磅野戰炮之類的重型野戰炮,在山路上也很難運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也正因為從前線傳來的情報,讓朱明忠知道了,為什麼在另一個時空中,滿清進攻準噶爾的時候,他們選擇從蒙古進入新疆,而不從陝西,離開了關中平原,往西翻山越嶺的確實不容易。
幾萬軍隊的後勤保障倒還算好,要是有個十幾二十萬大軍,對於任何主帥而言,後勤保障都是一場惡夢,畢竟,山高路險,車行不易啊!
“除非把鐵路修過去,否則,不但重炮沒有辦法運輸,就是後勤保障也有問題,天水一帶的山路太過狹窄,四輪馬車透過都有問題,甚至就連炮車透過也有限制,現在那邊與其說是在打仗,還不如說是在修路,官道要修、鐵路要修,只有路修通了,物資才能運上去,軍隊的戰鬥力才能得到保障……”
說出這句話後,朱明忠看著顧炎武反問道。
“在這種情況下,現在考慮如何處置奴寇的問題,是不是太早了點,至於其它……”
“噠”把棋子下在棋盤上,朱明忠冷笑道。
“朕說過,此次西征不留俘!”
說出這句話之後,朱明忠神情變得極為嚴肅,他只是靜靜的看著棋盤,似乎無意再繼續這個問題,而陛下的回答,讓顧炎武的心頭一緊,他已經知道了答案。
隨後,顧炎武就沒有繼續再談論這個話題,只是坐在那裡,陪著陛下下著棋,只不過,他的心思卻總是有意無意的飄到西北……
喜歡大明鐵骨請大家收藏:()大明鐵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